常見的大豆類食品有豆漿、豆腐、豆腐干、腐乳、豆芽等,豆制品是富含鈣和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更容易為兒童及老人消化和吸收。黃豆經過浸泡、磨細、過濾、加熱等過程,可制成豆漿,在豆漿中加入硫酸鈣,使蛋白質凝固,可制成豆花、豆腐干、豆腐絲、豆腐皮等。
豆漿是用黃豆經水磨、煮沸、過濾除去豆渣后的水溶性豆溶液。每天喝一碗豆漿(250毫升)即可增加8克蛋白質。豆漿中所含的是植物蛋白,脂肪含量不高,老年人食用有利于防止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豆類加工成豆腐后,因制作時使用鹵,從而增加了鈣、鐵、鎂等無機鹽的含量,這就更加適宜于缺鈣的患者。鎂不僅有益于預防心臟病,而且有助于提高心臟活力。大豆加工成豆腐后,可明顯提高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
豆腐干又名白干,是豆漿點鹵后加壓制成的片狀豆制品。從營養角度講,豆腐干與豆腐無明顯差別,但由于加工及各種調味的關系,增加了人們的食欲,更有利于人體消化吸收。胃腸功能不好的人不宜食豆腐干,因其質地較硬,不易消化。
腐乳各種營養素的含量基本與豆腐干相同,并稍有減少,蛋白質及各種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也比豆腐干低,但有利于咀嚼功能不好的老人及病人食用。干大豆幾乎不含維生素,但經過發芽長成豆芽后,維生素含量明顯增加。因此,在高寒地區或長期在海上航行時,可以用豆芽作為蔬菜補充供給維生素C。人吃豆芽能減少體內乳酸堆積,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