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鳳凰—美麗、神奇,山清水秀人俊巧,而湘西鳳凰農村的苗家和土家人對腌臘制臘肉不僅是一傳統,而且還是一種特殊的嗜好。每年一到冬至,家家戶戶都要殺年豬,做臘肉。下水鮮吃,正肉、豬頭、豬腳全部用于做臘肉。其做法是:首先將鮮肉砍成五六斤一塊的長條,然后放在大缸里,撒上鹽,淋入一些酒,再放入一些八角、花椒之類的香料,用大木鍋蓋壓在上面進行腌制。為了使肉入味均勻,隔一兩天就要把肉翻一遍。一個星期后,鹽味、香味都滲透到了肉里,這時再把肉取出來熏烤。
在湘西苗家、土家山區的農家堂屋中間,家家都有一個冬季不熄的大火塘;鹛晾锶魏螘r候都架著一個個很大的樹蔸或樹樁在燃燒,火塘上面則有一個能夠升降的大鐵鉤,懸掛著鼎鍋或水壺,用于煮飯燒水。把腌好晾干的肉條掛在火塘上面高高的屋梁上,利用火塘燒柴火取曖,而借上升的青煙自然地去熏制肉條。也有掛在灶上面,一邊燒柴取暖做飯,一邊便可以將肉熏制好,可謂是一舉兩得。
由于這樣的煙熏過程時間長,緩慢而,加之燃燒的樹蔸或樹樁不少都有特殊的香味,故這樣熏制出的臘肉味道才是真正好哩!只要保持通風透氣,臘肉可長期擱置,而且擱置時間越長,臘肉的味道越是奇香無比。
湘西鳳凰農村苗家、土家臘肉肉質鮮美。食用前,先將臘肉放在火爐上燒烤,待肉皮燒焦后,再浸泡在淘米水中,用鐵刷用力搓洗干凈,清洗干凈后,臘肉通明透亮,放在陽光下,可照見人影,煮熟切細端上桌以后(蒸熟的臘肉,可以一片片、一絲絲撕著吃,油而不膩),吃上一口,馬上就會感覺到有一種濃濃郁郁、沉沉醇醇、滋滋潤潤的鮮美蕩氣回腸,讓你一輩子也揮之不去。
湘西鳳凰苗家、土家人除夕之夜,全家人圍桌吃團圓飯,一大碗色香味俱全的臘肉是少不了的。吃著香噴噴的臘肉,嚼在口里,滿嘴生津,齒頰留香。喝著自家釀造的大碗米酒,唱著山歌,其樂融融,企盼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