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有個好聽的外號“一陽生”,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還有很多古老的名字,那么冬至每年都是同一天嗎,數九和冬至是同一天嗎?
冬至每年都是同一天嗎
不在同一天。
冬至每年的日期并不固定,但有一個固定的日期范圍,在每年公歷12月21或22或23日交節,每一年的具體日期要根據太陽達到黃經270°來決定,與往年相比或早一天或晚一天左右,以2020年冬至日期為例,其時間在公歷的12月21日,而2019年冬至日期在12月22日,可見每年的冬至并不在同一天。
冬至為什么不按農歷算
因為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而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周年視運動而推算出來的。 農歷是我國古代人民獨創的一種歷法,兼顧了太陽和月亮的雙重變化,屬于“陰陽合歷”,以農歷計算節氣日期的話,無法很好的反映天氣氣候和物候變化、掌握農事季節;而公歷是“太陽歷”,是依據太陽的變化來修訂的歷法,太陽的運轉位置反映了地球的物候和冷暖變化,而且以地球繞太陽一圈為一年計算,冬至的計算方法也是根據太陽到達的位置來定的,等太陽黃經達270°時就是冬至,此時寓意寒冷的天氣即將來臨,因此冬至是按陽歷/公歷計算,而非農歷計算。
數九和冬至是同一天嗎
并非在同一天。
數九是中國民間一種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其日期的確定和冬至有關,但并非跟冬至在同一天,根據我國民間俗語和歷史的有關計算,數九的正確計算方法是從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過完九九八十一天,天氣就開始變暖了。 也有說法是從冬至日算起,但這種算法每年“九”的具體時間就是固定的,可見并不正確。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1、冬至來源于:時年八節、拜神祭祖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其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的祭祖節日,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
2、冬至的風俗 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亞于新年,很多地方至今仍保持著冬至祭天祭祖的傳統習俗,而且在這一天不同的地方將準備各種冬至節日食物,如:北方水餃、潮汕湯圓、東南麻糍、臺州擂圓、合肥南瓜餅、寧波番薯湯果、滕州羊肉湯、江南米飯、蘇州釀酒等。
因此,也可以說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如果覺得漲姿勢,請不吝贊賞!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冬至每年都是同一天嗎,數九和冬至是同一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