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漿豆腐乍看和普通的豆腐沒什么區別,但熟了之后,里面有像豆漿一樣的汁液。一般豆腐是做不成包漿的,只有經過特殊工藝的石屏包漿小豆腐才能“爆漿”。那么包漿豆腐的熱量多高?
包漿豆腐的熱量
包漿豆腐外表上看和普通的豆腐沒什么區別,但熟了之后咬開豆腐便流出白花花的漿液因此而得名包漿豆腐,一般油炸和烤吃常見,這一份熱量肯定 不低,差不多100克也得有300大卡左右。少吃。
包漿豆腐期間可以吃嗎
如果要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吃一些包漿豆腐。
但是吃包漿豆腐的時候要注意烹飪方式,盡量不要做成酸辣刺激性的味道,同時也盡量不要放太多的油和太多的肉類。
人士怎么吃包漿豆腐好
步驟 1
所有配料切碎。小米辣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辣度,可以忽略,我放了一點煎被辣翻了。
步驟 2
包漿豆腐切小塊,不要太薄。
步驟 3
鍋里放少許鹽,燒開。
步驟 4
切塊的豆腐下鍋焯水后立即撈出瀝干水份。這一步是為了豆腐定型不易碎掉。
步驟 5
另起一鍋,我用的不粘鍋,沒放油。也可以鍋底刷薄油。豆腐塊放下去,小火煎。
步驟 6
一面煎好再翻面煎,不要反復翻面,才能保障豆腐的形狀。
步驟 7
煎的過程中我又把泡豇豆和大頭菜切成小粒。不喜酸辣的朋友可以忽略此步。
步驟 8
待兩面煎至微黃,豆腐基本定型。下鹽,辣椒面,孜然粉,折耳根,香菜等佐料。攪拌均勻,繼續小火煎2分鐘。
步驟 9
重口味同學可以加泡豇豆和大頭菜粒,我覺得不是必須步驟,但是對喜歡的人來說一定是點睛之筆。
步驟 10
再撒點香菜裝飾,完美出鍋!
包漿豆腐的由來
包漿豆腐也即建水臭豆腐在云南自清代中后期早享有盛名,其選料上等、全手工釀制,更絕世僅有的是豆腐用水來自貴甲全滇美譽的建水西門大板井水。
首先從做工上來說,它在正常程序的制作過程后要經過捂的工序,也就相當于快速發酵。具體做法是:把豆腐塊整齊堆放在篩子里,用潔白的紗布和土布(過去自己紡的那種)包裹嚴實,放在通風地帶;如果是冷天的話還得蓋上新鮮稻草,天熱則要蓋上沙網。這一過程一般需要2~4天,生了則酸且硬,過了則太軟,沒法烤制。
熟了以后的豆腐還要把它揀出來,用炭小火慢慢烤制,不放油自然烘熟。加上用炭灰焙制的干辣椒,花椒,茴香籽,花生(碾碎),芝麻,鹽和味精粉調成的佐料蘸著趁熱放嘴里(小心燙到舌頭),那份香啊!
包漿豆腐神奇的是,無論外面烤的有多么焦黃,皮內的豆腐依然和豆腐腦一樣鮮嫩。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包漿豆腐的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