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們都習慣于熱水沏茶,認為熱水才能把茶葉的味道和兒茶素、礦物質等對人體有益的成分泡出來。事實上,冷水泡茶的效果一點兒也不差,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茶的清香、營養就會慢慢由內滲出來。正如一首湘西民歌唱的:“冷水泡茶慢慢濃……”
所謂冷水泡茶,就是用涼白開水或礦泉水沖泡茶葉。上班族、開車族、登山族等,無論走到哪里,只要可以買到礦泉水,就能隨時隨地享受好喝又保健的“冷泡茶”。
有人曾做過試驗,用不同溫度的水沖泡茶葉,茶葉中咖啡因的浸出量隨水溫的下降而下降。其中,用100℃的水沖泡茶葉咖啡因的浸出量約為用4℃的水沖泡茶葉的1.35倍。
由此可見,有喝茶欲望但又對咖啡因的刺激性有顧慮的人,不妨喝“冷泡茶”,除了可以預防,還能避免攝入過量的咖啡因而致心跳加快、鈣質流失等副作用。
雖然冷水泡茶時咖啡因的浸出量少了,但這是否意味著兒茶素等對人體有益的成分的浸出量也會下降呢?答案是否定的。冷水泡茶慢慢濃,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喝“冷泡茶”也能喝出好營養。研究顯示,冷水泡茶2小時后,茶葉中的鞣酸、游離型兒茶素等水溶性成分的浸出量就會超過熱水泡的茶,而冷水泡茶8小時后,不溶于水的酯型兒茶素等成分的浸出量也可達到熱水泡的茶的70%左右。
此外,研究發現,茶葉中含有一種多糖類物質,它既有促進胰島的作用,又能去除血液中過多的糖分。不過,這種多糖類物質怕熱,如果熱水泡茶,就會被嚴重破壞,而冷水泡茶則避免了這一問題。從這點來看,喝“冷泡茶”有助于人們控制血糖。
雖然冷水泡茶有諸多好處,并不是每種茶葉都適合拿來泡“冷泡茶”。專家指出,發酵時間愈久,茶中的含磷量相對愈高,而冷泡茶應盡量選擇含磷量較低的低發酵茶。以常見的茶品來說,綠茶發酵程度較低,烏龍茶次之,發酵程度較高的是紅茶、鐵觀音、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