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華北的雜糧雜豆集散中心---康保縣塞北雜糧雜豆市場內車水馬龍,一派繁忙景象。市場負責人告訴筆者,去年進入市場的經營戶有100多家,日均交易量達到500多噸,日均交易額達150多萬元。這里的產品不僅輻射 10多個省市區,還出口日本、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還與世界上雜糧經營規模的新加坡萊保集團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年出口創匯1500多萬美元。
張家口種植雜糧歷史悠久,因當地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生態類型區多樣等原因,所產小雜糧不僅外觀漂亮、色澤好,而且營養豐富,有著良好的市場口碑。為此,該市把優質雜糧生產作為發展地方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積極推進雜糧的產業化發展。
針對雜糧產業規模小、種植分散等問題,張家口市因勢利導,根據不同地域的氣候、地理特征,對雜糧種植區進行合理規劃。目前,該市已形成壩上燕麥、紅蕓豆種植區,壩下“張雜谷”、鸚哥綠豆種植區,萬全、懷安鮮食玉米種植區三大規模種植區域。
目前,張家口已成的燕麥集中產區之一,種植面積穩定在100萬畝左右,年產量15萬噸,擁有大型加工企業42家,開發出燕麥片、燕麥粉、燕麥方便面 3大系列 10多個品種。以紅蕓豆為主的雜豆,成為旱作區的特色產業,引進培育了英國紅、紫園蘭等國內外市場搶手的優良品種,所產雜豆大部分出口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國家。“綠壩”牌紅蕓豆成為出口創匯的,帶動種植面積達20萬畝,帶動農戶10萬戶,戶年均收入超萬元。
蔚州貢米、陽原鸚哥綠豆也是張家口農產品出口中的搶手貨。其中,蔚州貢米是古時“四大貢米”之一,而以鸚哥綠豆為代表的張家口綠豆則是三大名優綠豆之一。此外,張家口市農科院經過近 40年的潛心研究,培育出了優質高產谷子新品種“張雜谷”3號、5號、8號等系列品種,目前已大面積推廣。
張家口市鮮食玉米年種植面積8萬畝左右,產量達2.7億穗,萬全縣還被命名為“鮮食玉米之鄉”。全市以河北中綠食品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鮮食玉米加工企業目前發展到18家,年產值達3億元。
去年張家口市共種植雜糧雜豆324萬畝,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46%,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32%。截至去年底,全市完成綠豆、小米等5大類10多個品種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特色雜糧產業已成為張家口市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