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吃螃蟹都是奔著蟹黃去的,那大家知道蟹黃和蟹肉的營養價值有什么區別嗎?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解釋一下吧!
蟹黃和蟹肉的營養價值有什么區別
蟹黃粗脂肪含量高達15.66%,而蟹肉只有1.13%,蟹黃脂肪含量明顯高于蟹肉;蟹黃的脂肪含量比其它魚貝類卵巢的脂肪含量也高一些,這樣也是蟹黃好吃的原因之一。蟹黃中蛋白質含量高達24.08%,也高于蟹肉。蟹肉、蟹黃的鈣質含量也挺高,分別為1.89%和1.65%。
什么樣的蟹黃更美味
體積較大、呈橘黃色的蟹黃更加美味。因為蟹黃體積變大、呈鮮艷的橘黃色時代表母蟹的性腺已經完全成熟,油亮油亮的,風味。蟹黃以色澤鮮艷,橘紅色或深黃色、潔無雜質、味鮮,干度足為上品。蟹黃油性大,應密封保存。
蟹黃怎么吃
吃蟹黃時是吃蟹的高潮。那么,怎么找到蟹黃吃呢?
掀開蟹殼,注意從頭頂將蓋打開,去蟹肺、蟹心、蟹胃和蟹腸,將蟹身往兩邊屈,把蟹黃擠出來食用。
吃蟹黃的注意事項
蟹黃好吃,但有很多膽固醇。雞蛋中膽固醇含量一般在200以上,蟹黃比雞蛋還高,每100克蟹黃中膽固醇含量可能高達400毫克以上,而每100克蟹肉中的膽固醇大約60-70毫克,所以,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冠心病等血管病患者是不宜食用蟹黃的。
當然咯,普通人也不可肆意吃螃蟹。人體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應低于300毫克。由此看來,一只大閘蟹的膽固醇含量已超出每日推薦攝入量,吃蟹一定要節制。建議吃蟹每次不超過1只,一周多吃2至3次;如果一次吃了2至3只蟹,那么下次吃蟹須間隔一周。
蟹膏是什么
人們常說,螃蟹的營養在蟹黃蟹膏。其中,蟹黃針對的是雌性大閘蟹說的,而蟹膏指的是公蟹有營養的部分。公蟹中白色黏黏的就是蟹膏,蟹膏是公蟹的副性腺,黃色的是肝胰腺。自然狀態下的蟹膏是青白色半透明果凍狀的液體,蒸熟后,為半透明、黏膩的膠質。蟹膏有河蟹膏和海蟹膏兩種,河蟹膏微甜,海蟹膏則略腥。
我們平常吃的蟹膏大部分都是大閘蟹的性腺和部分內臟。公蟹成熟后,副性腺異常發達,占據生殖系統絕大部分,甚至將蟹殼頂起,所以成熟強壯的公蟹蟹膏十分肥美。
以上就是跟大家分享的關于蟹黃是什么,以及蟹黃的營養價值,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