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螃蟹時,美味的部分可以說就是蟹黃了。可是,喜歡吃螃蟹的人,有時會發現,剝開蟹黃后較稀,顏色黃,帶有苦味,這是怎么回事呢?螃蟹的蟹黃為什么苦?
螃蟹蟹黃苦或是養螃蟹的水質太差
目前國內螃蟹價格十分昂貴,使得養殖螃蟹可牟取暴利,很多農民將原來的水田改成了螃蟹養殖基地,水田的水流通很慢,水質也很差,這樣養殖出來的螃蟹受到了比較嚴重的污染,身體內自然會富集很多有害物質,使得螃蟹的肉和蟹黃帶有苦味。
螃蟹蟹黃苦或是螃蟹凈養時間不夠
一般來說,螃蟹在買回來后都需要放在干凈的水中進行為期至少兩天的排泄凈養,這段時間里,螃蟹沒有進食,體內的污漬就會全部排出干凈,可如果凈養的時間過短,螃蟹沒有養凈,食用時自然也會帶有一些苦味。
螃蟹蟹黃苦或是養螃蟹時用了
螃蟹、泥鰍、鱔魚、甲魚等養殖時使用是目前水產養殖業內的公開秘密,鱔魚、泥鰍等生存能力比較前,主要使用生長激素和少量即可,而螃蟹受水質影響比較大,還需要使用其他的來控制其生長周期和死亡率,如果這些沒有排干凈就被送到了餐桌上,螃蟹自然帶有苦味。
帶有苦味的螃蟹能吃嗎
不能吃。
螃蟹帶有苦味,這種苦味成分無論是污染物、以及螃蟹自身的糞便導致的,對人體來說都是有危害的,不適合食用。
以上就是跟大家分享的關于螃蟹的蟹黃為什么有苦味的原因,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大家如果遇到有苦味的蟹黃要記得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