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逐漸升高,冷飲制品成了不少人避暑的。那么冷飲的起源是什么?冷飲的分類有那些呢?下面有我帶大家了解一下。
冷飲的起源是什么
1、來源
冷飲在古時被稱為"冰食"。冷食的傳統源遠流長,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早在《詩經·豳風·七月》中,就有這樣的詩句:"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這是當時的奴隸們唱的一首農事詩,二之日、三之日指的是舊時的十二月和正月。翻譯過來就是:十二月,把冰鑿得通通地響。正月里,把它藏進冰窖。"凌陰"就是藏冰室。藏進冰窖干什么用呢?供貴族們在夏天時享用。
2、食冰
古時貴族食冰,首先依賴于藏冰。《周禮·天官·凌人》中記載:"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凌:冰室;三其:三倍),春始治鑒(春天獻羔而啟冰)。"凌人是周朝專司冰事的職官,主掌斬冰、藏冰、啟冰、頒冰諸事。在陜西鳳翔,發掘出過秦時一處凌陰。這個凌陰掘于一個夯土臺基的中央,深約2米,窖口10米×11.4米,底8.5米×9米。窖周圍的夯土成隔溫墻,厚3米。窖上有瓦頂建筑,窖底鋪板巖,窖口有五道可起落的閘門,閘門下有排水道,可供溶水排出。冰窖周圍有大量腐殖質,大約是昔日用麥草做保溫層的殘跡。
過去,按節令,夏歷十二月鑿冰,正月藏冰,三月啟冰。藏冰時,按《儀禮》記載,要祭司寒之神。祭品要用黑色的公羊和黑色的黍米,因為寒氣來自北方,司寒之神也就是北方之神。北方的土是黑的,北方的神也是黑的,故稱"玄冥"。待啟冰時,還要獻禮。獻禮要用羔羊春韭,在窖口要掛上桃木弓、荊棘箭,以辟鬼邪。啟冰時取出的批冰,要托以祭盤,于太廟祭祀先祖。
除冰室、冰井之外,還有"冰鑒"。"冰鑒"即冷藏食品的大冰盆,今有出土的曾侯乙"冰鑒"兩個,呈方形。這種"冰鑒"有蓋,里面裝一方壺。蓋的中間是空的,蓋上蓋子,方壺的壺蓋正好從中間露出。很顯然,這壺是用來盛酒的,"冰鑒"對壺中的酒起到了冰鎮的作用。
3、造冰
因當時收藏冰非常不易,所以唐以前,能享用冰的人并不多。當時皇宮舉行冷宴,以食冰為主,即以冰頒賜部下,以示皇恩。隋唐以后,城中開始有賣冰的鋪子,但夏天冰的價格仍很高。《云仙雜記》記載:"長安冰雪,至夏日則價等金璧。"至唐代,已有人造冰。《杜陽雜編》記載:"盛夏安鑊,用水晶如掌者汲水煮沸,取越瓶盛湯,油帛密封,復煮千沸,急沉澗底,平旦冰結矣,名寒筵冰。"
人造冰與歐洲人造冰相比,大約早了5個世紀。初創冰雕者,當屬唐代的楊國忠子弟。《開元天寶遺事》記:"楊國忠子弟,以奸媚結識朝士。每至伏日,取堅冰令工人鏤為鳳獸之形,或飾以金環彩帶,置之雕盤中,送與王公大臣。惟張九齡不受此惠。"
們在盛夏因為多食冰水,就容易暴病。《宋史·施師點傳》記,施師點任禮部侍郎后,孝宗很器重他,經常與他長談。"一日入對后,殿上曰:'朕前飲冰水過多,忽暴下,幸即平復。'師點曰:'自古人君當無事時,快意所為,忽其所當戒,其后未有不悔者。'上深然之。"
《本草綱目》也記載,宋徽宗因食冰多而致脾病,國醫久治無效,召楊介診之。楊介以冰塊煎藥,所謂"疾因食冰,臣因以冰煎此藥,是治受病之原也"。以冰治冰,結果治好了徽宗的脾。
冷飲的分類有那些
1、食用冰
質量好的食用冰色澤應均勻,有透明感;形態完整,且大小一致;凍結堅實,滋味純正,無異味;肉眼看不出雜質。
2、冰淇淋
好的冰淇淋口感清涼細膩,滋味和順,綿甜爽口,具有各香型品種特有的香氣,呈均勻一致的乳白色或與其花色品種相一致的均勻色澤,無變形、無軟塌、無收縮,涂層無破損,不存在有凍結緊固等現象。
3、雪糕
好的雪糕色澤符合品種應有的基本色,如乳白色、棕褐色等,且均勻一致;形態完整,大小一致,表面起霜;插桿整齊,無斷桿、多桿和空頭現象,涂層均勻無破損;組織結構堅實、細膩、滑潤,無明顯粗糙的結晶,香氣純正,無異味,無雜質。
4、汽水
好的汽水色澤純正,無沉淀物及肉眼看得見的雜質;瓶口干凈、嚴密,無漏氣、漏液現象;汽水的液面與瓶口距離為3~6cm。若汽水甜味不足,異味有余,表明汽水已變質;若汽水的清涼刺激感不明顯,則表明飲料中的CO2含量偏低。
5、果汁
果汁飲料是將果實的汁液兌入不同量的水和糖而制成。品質好的果汁應有天然色澤,具有其品種特有的香味。澄清果汁應澄清透明,無混濁;混濁果汁應均勻一致,無沉淀和雜質,封口嚴密,不漏液。
6、冰棍
冰棍是世界各國人們都喜歡的止渴解暑食品。像水一樣,當你吃到涼甜可口的冰棍和冰激凌時,起源于,適合夏季食用。制作簡單,價格合理,所以很受人們的歡迎。冰棍在常溫下一般會快速地溶化。
冷飲的起源是什么呢?冷飲的分類有那些你了解到了嗎?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想了解更多百科知識,請關注火爆網5888.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