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是大家都特別重視的,客家人對過年特別重視,從年前的準備到正月中旬,都在慶祝過年。那么,客家人過年吃什么?下面火爆食品飲料招商網介紹給大家,僅供大家參考。
客家人過年吃什么
1、客家豐盛的年夜飯
除夕晚上,合家團聚吃年夜飯。這是一年中豐盛的晚餐;雄雞炒酒、白斬雞、青蒜燜豬肉、梅干菜扣肉……如今吃年夜飯,還有“打邊爐”(火鍋)的,菜肴有大蝦、鰻魚、肉鴿等。年夜飯的菜肴,常常借其諧音,寄寓美好的祝愿:一盆什錦發菜湯,祝福新年發財;一碗牛肉丸,表示合家團圓;一盤全魚,只擺不食,飯后將它放于米缸上,待留到新年過后再吃--客家人用這條“壓歲魚”,取其“連年有余(魚)”、“米缸有余”的吉兆。
2、客家過年必不可少的豆腐
客家人的年夜飯還有一碗瓤豆腐。這是將豆腐切成小三角塊,中間挖一小口,塞進三鮮肉餡,下鍋煎黃,燉熟,趁熱上席。這道香滑可口的菜肴,因客家人從中原南遷后,廣東缺乏面粉,難以吃到更歲餃子,便代之于瓤豆腐。為此,在吃這道菜時,長輩還要對家人講述其原由,讓子孫不要忘記自己的中原故地和北方人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图胰诉^年吃什么
3、客家的七樣菜習俗
客家人正月初七有吃“七樣菜”的習俗。年初七也叫“人日”,這種叫法是漢朝末年開始的,“人日”這一天要吃七樣菜,雖然不同地區七樣菜不大相同,但意思都是用它們的諧音來圖吉利、求平安。梅州地區的“七樣菜”主要是芹菜、蒜、蔥、韭菜、芫荽,這五種菜一定要有,另外就是春菜、芥菜等其它菜。
客家過年的習俗
1、農歷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左右,家家戶戶開始磨豆腐。農家多數家門口有小魚壙,到農歷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前后全部魚壙放水捉魚,一方面要用壙魚制作菜肴,另一方面方便春節后挖取壙坭做肥料肥田。與此同時,開始陸續殺豬。一般人家過年都要用上三四十斤豬肉,有的人家過年一戶殺一頭大豬,主要用途是:一、饋贈親戚、朋友,每一戶親戚要饋贈二至三斤豬肉,特別是岳父家饋贈的肉就更多,新結婚姻親饋贈的豬肉數目更為可觀,否則會被人恥笑為“孤寒鬼”。
2、早上摘回柚葉,中午過后家家戶戶將柚葉放入鍋內水中燒開,每人都要洗柚葉熱水澡,其意是把污穢、“窮氣”、“衰氣”洗掉,干干凈凈進入新的一年。洗過柚葉澡后便換上新衣、新帽、新襪、新鞋,從頭到腳煥然一新,換下的臟衣服當天要洗滌干凈。因此,洗柚葉水澡含有除舊布新之意。這一風俗已逐年淡化。
客家小吃有哪些
1、甜粄:糯米粉為主,粘米粉適量,于大盆中加糖(分為黃糖和白糖)揉搓成米團;大鐵鍋中鋪上芭蕉葉,將米團放入蒸至竹筷插入不粘為熟透,然后用刀切成正方形,食時再切成小薄片,可冷食、蒸、油煎、油炸。
2、煎堆:糯米粉為主,粘米粉適量,于大盆中加糖、加熱水(分為黃糖和白糖)揉搓成米團;將糯米粉團揉圓,壓平,包入炒熟的花生、白糖和芝麻做成的餡,也可以無餡,將粉團在芝麻粒上來回滾動蘸上芝麻;將煎堆放進熱油中,邊炸邊用筷子翻動,使之均勻受熱,炸至金黃色時撈起?图胰诉^年吃什么
3、油角:將面粉加上水和若干個雞蛋,揉搓至有韌性為止,取出一小團面團,用檊面棒碾軋成薄薄的面皮,用圓型小器皿,在面皮上用力一蓋,蓋成約三四厘米直徑的圓面片;把炒熟的花生米碾碎,加入白糖、炒熟的芝麻,再加入椰絲,摻勻作為餡。在圓面片內放進餡包成半月型角子,沿邊捏緊并扭上花紋,放進油鍋里炸成金黃色。
客家人過年吃什么?通過以上的詳細介紹我們了解到客家人過年吃什么的相關內容,相信大家都已經了解到了,想要了解更多請繼續關注火爆食品飲料招商網的百科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