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的五紅是什么?“五紅”,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黃鱔”,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下面火爆食品飲料招商網為大家介紹端午節吃五紅的來歷。
端午節吃五紅的來歷
傳說很久以前,玉帝宣布,天上的毒物要等春雷響聲才可以到凡間去,所以人們都叫那個時候為驚蟄。不過有的毒物怕冷,于是,它們就約好到端午節天氣暖和后再一起去為害人間。這五個毒物就是蛇、蜘蛛、蝎子、蜈蚣還有壁虎。
它們在端午的時候來到了人間,剛到一戶人家的門口,就聽見這家里女主人在說,快吃,這是油炸的五毒。五個毒物大吃一驚,便趴到窗戶上看,只見桌上五個盤子里有紅紅的五道菜。那女主人一邊吃一邊說,這五毒菜真好吃。“五紅菜”看在五個毒物的眼里變成了它們的血,五個毒物嚇得魂飛魄散,急忙從這戶人家逃走了,從此再也不敢去了。
以后,人們都在端午這天吃五種紅顏色的菜來嚇退那些有毒的動物,希望它們不進自己的家里。于是,所謂的“五紅”也成了端午節餐桌上必定菜單。
端午節五紅是什么
“五紅”是指哪五種菜呢?各地“五紅”的內涵并不一樣。這一天,各地都根據當地容易獲得的食物來源,尋找五種煮熟后呈紅色的食品,這些食品的共同要求是,時尚新鮮,大眾容易獲得。如高港地區的五紅有:紅燒黃魚、紅燒豬肉、莧菜、咸鴨蛋和河蝦等。其它不同地區,五紅的內容也不盡相同,如南京地區則有烤鴨、莧菜、紅油鴨蛋、河蝦、黃鱔等。但各地除五紅外都另外還有一紅,即雄黃酒。
端午節吃五紅,除了傳說因素外,主要是這五種食品都是初夏季節的時令佳肴,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非常適合大眾改善飲食的需求。
拿高港的五紅來說,紅燒黃魚,過去每到這個季節,從東海來的黃魚船都停滿這里的河港碼頭,家家戶戶吃黃魚已成習俗。紅燒豬肉更是不可缺少的,蘇中地區盛產生豬,但養豬的農戶平時并舍不得吃豬肉,逢年過節,才能吃得上一頓豬肉。咸鴨蛋,一般人家都在清明前后腌上一批,因為這時清明蛋,好當飯。鴨蛋腌到端午,淡咸適度,正好食用。河蝦這時也大量上市,長得肥實有肉,價格也相對便宜。至于莧菜,我們的祖先早就懂得葷素搭配的道理,在有了大魚大肉之后再配上蔬菜,非常符合飲食健康的要求。而初夏時節,青菜早已過時,紅色的莧菜又正鮮嫩可口,所以也就被選為五紅之一。
再比如南京的五紅中,就有了地方特色的烤鴨,這里因為南京周邊地區盛產家鴨,南京人就有了吃鹽水鴨、桂花鴨的習慣。近年來,隨著龍蝦的興起,南京的五紅中又多了一樣龍蝦。
吃五紅之外的喝雄黃酒的習俗,也與驅殺五毒有關。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制的酒。雄黃作為一種中藥,可以做劑、殺蟲劑,于是古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克制五毒。其實,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是提煉砒霜的主要原料,是較強的致癌物質,即使小劑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因此,喝雄黃酒的并不科學。我們在繼承傳統文化時,應當區別對待,擇其善者而從之。當然,雄黃酒在端午習俗中還是另有用途的,把雄黃酒涂在小孩兒的耳、鼻、額頭、手、足等處,希望孩子不受由蛇蟲之害。汪曾祺在《端午節的鴨蛋》一文提到過雄黃酒,說 用酒和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但這已經與吃五紅沒有關系了。
總結:端午節自古便有食粽、飲雄黃久不息。吃粽子當然是和紀念屈原有關,只不過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于保存條件及經濟條件限制,肉粽子還比較少,堿水粽子則是主流。端午節吃的五紅是什么,端午節為什么要吃五紅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