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即將到來,很多人在端午節那天有很多講究,端午節中午吃什么飯?下面介紹給大家端午節中午吃什么飯!
端午節中午吃什么飯
1、吃桃、茄子及菜豆
臺灣俗傳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長。俗話說:“食茄吃到會搖,吃豆吃到老老”。苗栗地區的客家人過端午,也吃茄子及長豆、桃李等。
但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義則和南人有別。吃子固然是取其長之意,吃李子則象征子孫繁衍,有人還認為可以預防中暑。吃長豆是為不被蛇咬(因長豆形狀像蛇)。
在端午節吃茄子是可以預防蚊子咬(因為茄子客語叫做“吊菜”,而“咬”,土音為“ㄉ一ㄠ”,就會取它的諧音)。
2、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里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
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3、吃艾饃饃
不少地方過端午節時還用米粉或面粉發酵與艾蒿一起蒸饃饃。
艾中含有多種揮發油,具有芳香氣味,可驅蟲,對多種及某些皮膚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驅瘟,無論食還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4、吃茶蛋
早我國的江西南昌地區,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是每家都是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煮的蛋蛋有雞蛋、鴨蛋、鵝蛋都是可以用的。
蛋殼涂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為祝福孩子逢兇化吉,平安無事。
5、吃“五紅”
在揚州傳統民俗中,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外,還要吃“五紅”——烤鴨、莧菜、鴨蛋、龍蝦、黃魚或者黃鱔——這樣整個夏天就可以避邪消暑了。
在端午節的時候飯桌上紅莧菜是每家比不可少;而且還要有紅心咸鴨,它的蛋價不高;以及也少不了雄黃泡酒后呈橙色,色色具備呢;
河蝦買點兒,油炒后,蝦殼紅通通的紅光油亮;燒鴨上市了,到鴨子店斬個脯或腿子(1/4只)花費不多,于是,所謂的“五紅”也成了端午節餐桌上必定菜單。
6、滾吃雞鴨鵝蛋
各地均為流行。端午早晨,東北一帶是由長者將煮熟的雞鴨鵝蛋放在兒童的肚皮上滾動,然后剝皮讓兒童吃下,據說這樣做可免去兒童的肚子疼,實則為節日的一種嬉兒游戲。
其它地區均以煮食為主,據說原為投入河水中飼喂魚蝦而拯救屈原,以免其尸骨被魚蝦所害,后演化為煮食紀念。
端午節飲食注意
要注意主食與副食的搭配
逢佳節對于飲食方面,住住會比平常豐盛了許多,而且菜肴更是都以肉類、海鮮類居多,還有一些相當比較油膩的美食等,如果不注意飲食,難免會過量。所以我們在節日時候,一定要注意主食與副食相搭,要采用葷素的搭配方法,是以素食為主,這樣不僅可以營養的均衡、飲食的健康,還可以激發人們的食欲,一舉多得。
粗糧與細糧的搭配
在節日里一般情況下,相對平常來說會吃得比較豐盛一些,可能食量相對會增加了許多,這個時候對于消化方面就要注意了,因為如果我們的飲食方法一旦作了很多的改變,有可能我們的胃會受不了,出現身體不舒服等情況。那么在節日里,我們要適當的吃一些粗糧,從而來進行粗細搭配,這樣才會有助于消化。特別是患有慢性胃炎的人來說,一些難以消化的食物更是要盡量少食,比如:芋頭、豆漿、地瓜等。
飲酒要適量
在端午佳節里,親朋好聚歡聚一起,喝酒一般是在所難免的,喝酒也可以增加活躍的氛圍,所以在飲桌上,飲酒一般情況下也是少不了的。那么酒適量喝點是還不錯,不僅可以增加氣氛,還可以促進我們人體血液的循環,但是如果是過量的話,那么就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危害了,嚴重者還會引起酒精中毒,特別是有酒精性肝炎的患者,更要注意,以免引起疾病的發作。
端午節中午吃什么飯?通過以上內容我們了解到端午節中午吃的飯,不同地方風俗是不一樣的,大家可以根據當地風俗來過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