粢飯糕(拼音:zī fàn gāo;吳語蘇滬嘉小片發(fā)音:zy vae kau)是一種流行于江南一帶(江,浙,滬)的漢族傳統(tǒng)小吃,屬油炸類糕點,因其做法也可稱為油氽粢飯糕,南方其他地區(qū)稱之為炸糍粑。粢飯糕外層呈金黃色,內(nèi)層為雪白的軟糯糍飯,咬起來噴香松脆,吃在口里,且脆、且咸、且鮮。
做法一
1、先將米淘洗干凈。
2、取鍋,倒入米,加水浸沒約5厘米高,隨即加鹽。再將鍋置旺火上煮沸,然后改用小火掀開蓋煮10分鐘左右,待米粒全部膨脹,飯的表面只剩少量水分(稠米湯)時,將鍋蓋蓋上,用小火繼續(xù)燜煮約10分鐘,煮至飯熟取出。
3、取適當大小搪瓷或鋁制方盤,先在其周圍有飯粒接觸處涂些油,再把飯全部鏟入盛具內(nèi)。用清潔濕布蓋上飯,撳平后,揭去布,隨后將盛具覆置于清潔的面板上,倒出糕坯,冷卻。
4、用刀將冷卻后的糕坯切成適當大小的長方塊。
5、將油倒入炒鍋后,燒至滾沸。取幾塊米飯糕坯,一塊、一塊沿鍋邊放入鍋內(nèi),同時用鏟刀輕輕翻動,待糕坯全至金黃色盛出。如此繼續(xù)氽炸。
做法二:
粢飯糕屬于油炸糕點,流行于江、浙、滬一帶,人們常常以此為早餐,便捷、好吃。
但此美食常見于點心店或者早餐攤位,其實自己也能自制粢飯糕,還能變著花樣吃。
主料:大米、糯米,適量。輔料:菇鹽、油、松仁、海苔,少許。
處理食材:先將二份大米一份糯米配比好,洗凈,浸泡半小時。
松仁剝殼(熟的開口松子)、去衣,待用。
然后,將浸泡好的大米和糯米一起燒煮,加適量的鹽(因為海苔中也有鹽分)。
粢飯制作和平時煮飯一樣的方法燒煮,再將海苔撕碎,松仁碾碎,放入米飯中攪拌均勻。
如果家中有小孩,可以使用模板制作,增加童趣。
制作的時候,先在模具表面涂上油,以便于脫模。
開油鍋,兩面煎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