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是薏仁、粳米,具有冬季養(yǎng)生調理 ,關節(jié)炎調理 ,水腫調理等功效。薏苡仁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其主要成分為淀粉及糖類,有促進新陳代謝和減少胃腸負擔的作用,有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之功效。
《本草綱目》認為,薏仁藥性平和,有滲濕、健脾兩大功能。它不但能治小便不利、濕滯痹痛等病證,還能健脾止遺、排膿消痛。薏仁還有一大好處,滲而不峻,補而不膩。但是,因為它藥力和緩,而且質地較重,所以用量要多于其他的藥。在我看來,吃薏仁,要當作洗臉刷牙一樣,是每天的必需,對全家人的脾胃健康都非常有利。
以前我經(jīng)常拿薏仁和粳米一起熬粥喝。有一次,我看到書上說,熬薏仁粥時加一些山藥效果會更好,于是我就加了一些。我自己感覺沒什么變化,但一個月后的一天,愛人回家后興奮地對我說:“單位里的人都覺得我的氣色比以前好多了,皮膚也比以前有光澤了,還問我用什么化妝品呢!”我想了想,應該是加了山藥的緣故。后來,我專門查了一下資料,發(fā)現(xiàn)確實如此,薏仁山藥粥具有健脾和胃、潤膚、清利濕熱的作用。男性喝可以強身健體,女性喝可以美容養(yǎng)顏,老人喝可以益壽養(yǎng)生。
許多老年人有食欲不振、身體乏力、無精打采的現(xiàn)象。大家可以每天下午把薏仁泡上,晚上用它煮粥喝。堅持下去,就能見到效果。
薏仁粥的做法:
做法1
配方:大米100克、黃芪30克、薏苡仁30克
制作:
1. 將黃芪洗凈切片;大米、薏苡仁淘洗干凈。
2. 將大米、黃芪、薏苡仁放入鍋內(nèi),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40分鐘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粥100克。正餐食用。
功效:補元氣,止泄瀉。脾虛慢性腸炎患者食用尤佳。
做法2
用薏米30克,白糖適量作原料。能健脾,消腫。
芡實、薏苡仁各30克,小米100克。加水適量,煮粥代早餐食用。連用7~10天。
方中芡實、薏苡仁利濕止帶。對寒濕所致的帶下量多、清稀如水、腰膝酸軟、全身乏力、精神萎靡,伴飲食不香、手足不溫者頗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