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大家都知道,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到立夏,都會吃到一下傳統食物,那么,南方立夏吃什么傳統食物?下面介紹給大家南方立夏吃的傳統食物。
南方立夏吃什么傳統食物
1、吃立夏羹
湖南長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民諺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2、吃健腳筍
吃“健腳筍”,祝福吃筍的人身強體健,雙腿也像這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
3、吃蛋
江浙滬地區會吃咸蛋立夏這天還要吃蛋,叫“補夏”。是咸鴨蛋,因為咸鴨蛋中鈣質、鐵質等無機鹽含量豐富,含鈣量、鐵量比雞蛋、鮮鴨蛋都高,是夏日補充鈣、鐵的。
上海立夏日飲食習慣中,由于此時蛋類食品正是旺季,所以立夏日總要吃蛋,孩子們的脖子上總要掛上一個用紅色網套套著的蛋。上海也有“節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的習俗,立夏之日要吃芋頭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中午時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稱一下體重。
4、嘗三鮮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一說是莧菜、元麥,蠶豆,也有說是莧菜、蠶豆、蒜苗);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一有說是梅子、杏子、櫻桃,也有說是梅子、櫻桃、香椿頭);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一說是鰣魚、鯧魚、黃魚,也有說是鰣魚、銀魚、子鱭魚)。其中以嘗地三鮮為普遍。
5、吃烏米飯
烏米飯,烏黑油亮,清香可口,由糯米浸入烏樹葉內數小時后燒煮而成。立夏這一天,江南農村人人愛吃。據說,這個風俗源于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民間還有傳說,立夏吃了烏米飯,夏日不會蚊叮咬,還不容易中暑。烏米飯原為漢族民間節日食品,唐代即有。江蘇和安徽一帶每逢農歷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烏飯樹葉煮烏米飯,已成習俗。
6、吃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面粉加少許食鹽烘制而成)為主。
7、七家粥
浙江農村地區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匯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休,備了果品餅鉺,在親戚鄰居之間,互相敬茶、饋贈,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南方立夏吃什么傳統食物?以上內容就是介紹南方立夏吃的傳統食物,不同地區習俗不一樣,節氣吃的傳統食物是不一樣的!
(來源:傳統節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