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是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而且臘八節也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歷史悠久,但是大家知道臘八節是幾月幾號嗎?在臘八節這一天各地有什么風俗呢?
臘八節是幾月幾號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歷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相傳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創立佛教的日子即農歷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稱為“佛成道節”。 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臘八節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夏商周那個時代就有在十二月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習慣;后來佛教傳入中國,佛成道日與之融合,臘八節就有了雙重意義。
臘八節的“臘”是什么意思
《祀記》上面解釋:“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臘”與“蠟”相似,祭祀祖先稱為“臘”,祭祀百神稱為“蠟”。“臘”與“蠟”都是一種祭祀活動,而多在農歷十二月進行,人們便把十二月稱為臘月了。 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閑的人們無事可干,便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迎祥。
臘八節的風俗
喝臘八粥
臘八節的時候民間有喝臘八粥的飲食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不同的地區熬煮的八寶粥用料不一樣,但基本上都是一些豆類、谷類、干果類食物。 常見的臘八粥食材有: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類;黃豆、紅豆、綠豆、蕓豆、豇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吃冰
臘八節的時候溫度比較低,寒冷的地區水已經開始結冰了,臘八節前一天,人們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將這些冰塊敲碎食用,據說這一天的冰吃了以后的一年肚子都不會疼。
吃臘八蒜
臘八蒜主要流行于華北地區,是華北地區的傳統小吃,也是臘八節的傳統食俗,有在臘八節前浸泡等到臘八節時開瓶食用的,也有在臘八節這天浸泡,浸泡好后再吃的,臘八蒜的制作方式非常簡單,將去皮大蒜浸泡在放有白醋的水中,充分浸泡后大蒜就會變成綠色的臘八蒜了。
吃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民間的傳統小吃之一,也是安徽地區在臘八節時候會吃的食物,臘八豆腐是對普通豆腐的一種加工,除了;臘八節外其他時間也可以做,不過臘八節時溫度較低,為這種操作提供了有益條件。
喝麥仁粥
在一些地區,習慣吃麥仁的地區,還會在臘八節時吃一些麥仁飯,具體方法是,在臘八節前一天晚上將新碾的麥仁和牛肉、羊肉一起熬煮,加入粗鹽、生姜、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過小火熬煮一夜第二天即可食用美味的麥仁粥。
臘八節是每年的臘月初八,這一天除了要喝臘八粥之外,有的地方還要吃臘八豆腐、吃臘八蒜、吃冰、喝麥仁粥,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