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就要到來,端午節是粽子的時候,粽子是端午節的習俗,那么,甜粽子好吃還是咸粽子好吃?下面小編來詳細介紹給大家,僅供大家參考。
甜粽子好吃還是咸粽子好吃
看個人口味吧。南方人喜歡吃咸粽子,北方人喜歡吃甜粽子。我個人就喜歡吃咸粽子,里面放豬肉、板栗、綠豆······
在粽子的口味問題上,也有南北差異,北方人喜歡吃甜棕,而南方人喜歡吃肉棕。網友“黑眼圈馨月”說:“北方吃粽子里面要放蜜棗,他們覺得吃咸肉粽超變態……天哪,吃蜜棗粽才惡心吧!”而網友“水潤清透”則說:我試過臘肉板栗的粽子,是一個朋友千里迢迢從武漢帶過來的,非常的盛情但卻難以下咽。而兩個網友還一來一往地對粽子的咸甜問題展開了爭論,“我佳我霏”說:豆腐腦只加白糖,那還吃啥豆腐腦啊,吃白糖不就完了。這也許和粽子一樣,我是完全不能接受肉粽,豆沙什么的吃。“請叫我阿樹”完全相反:我吃豆沙粽會吐,覺得又干又難吃。“我佳我霏”回復說:肉粽才惡心了,想起來就惡心。難道南北差距就真的那么大嗎?“請叫我阿樹”繼續反駁:哪有,豆沙粽很惡心的,還是肉粽好吃。
粽子的營養價值
粽子是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深厚的一種傳統節日食品,它不僅有著節日特殊寓意,也有著很高的營養價值。而且由于粽子是主副食一起搭配制作的綜合性食物,所以它的營養成分也頗為豐富。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糯米性味甘溫,有健脾暖胃、補中的功效。糯米含有高質量的淀粉質和B族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纖維素等營養成分。但是糯米含的蛋白質較少,缺乏維生素A類,鈣含量較高卻不易被人體吸收。因此,粽子將糯米包上各種餡料其實也是避免營養不的做法。
一般常見的粽子餡有紅棗、花生、豆沙、蛋黃、五花肉等,各種內餡兒的營養價值也不盡相同。紅棗餡能提供大量維生素C和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P、鈣、鐵等,補充糯米缺乏的維生素,幫助糯米中的鈣等物質的吸收利用。花生餡則含蛋白質,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較多,能補充糯米中蛋白質等的缺乏。豆沙餡本身有清熱涼血、功效。而咸粽子中添加的咸蛋黃其實不僅味道可口,還富含豐富蛋白質、磷脂、維生素和鈣、鉀、鐵等。
即便是包粽子的粽葉也含有豐富的葉綠素、氨基酸、維生素A、C、多酚類物質和鉀等多種營養。用粽葉包裹糯米和包好的內餡一起經過高溫蒸煮后,粽子便散發出一種自然清香,而粽葉中的營養物質也地浸透到粽子中。總體來說,粽子天然又健康,是非常有講究又獨特的一種傳統食品。
粽子的食用禁忌
吃粽子是一門學問!所以,在你的爪子伸向粽子之前,先看看下面介紹的粽子的食用禁忌哦,畢竟因粽子鬧出毛病的人不在少數呢。下面一起來瞅瞅粽子的食用禁忌吧!
1、忌未熟先吃
包粽時,我們不要將粽包得太大,否則便難以將它弄熟。粽子必定要完全弄熟才可吃,不然對健康有損。
2、忌保存太久
已包好的粽盡快吃掉,不宜保存太久,多只保存3-4日,吃時亦要再次加熱。此外,保存粽子的地方要始終保持干凈。
3、忌大量進食
粽子由糯米制成,而糯米不易消化,所以患有或曾患腸胃病的人不宜多吃。此外,小朋友、老人家的消化功能較差,所以吃粽時要有所克制,并且應盡量趁熱吃,以免粽子冷卻后更難消化。
4、空腹不宜吃粽子
空腹吃粽子的話,糯米就會長時間地在胃里停留,并刺激胃酸分泌,導致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宿病復發。
5、不吃過冷過硬的粽子
不宜食用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粽子!有些人喜歡把粽子放冰箱凍一段時間再吃,然而這樣的粽子又硬又冷,對有胃病的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所以對于冰凍過的粽子,加熱變軟后再吃。
6、吃粽子時不喝冷飲
吃粽子時不宜喝冷飲。因為冷飲容易讓糯米凝固,更不利于消化,并會讓人感覺到滯脹。
7、睡前不吃粽子
睡前兩小時別吃粽子。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缺乏纖維質,含過多脂肪、鹽、糖,所以睡前兩小時別吃。
甜粽子好吃還是咸粽子好吃?通過以上內容我們了解到甜粽子好吃還是咸粽子好吃是根據自己的口味來決定的,自己喜歡什么口味可以自己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