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即將到來。中秋不僅是吃月餅的日子,也是吃螃蟹的好時節。中秋節為什么吃大閘蟹?是不是有什么講究呢?下面火爆食品飲料招商網為大家做出介紹。
中秋節為什么吃大閘蟹
中秋節吃螃蟹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有“西風響蟹腳癢”,說的就是每年立秋之后,螃蟹黃滿膏肥,是的品嘗時機。螃蟹的營養豐富,尤其是蛋白質含量比豬肉、魚肉都要高出幾倍。
古時漢族的中秋宴俗,以宮廷為精雅。如明代宮廷時興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眾人圍坐品嘗,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并用之洗手。宴桌區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
說到《紅樓夢》,無論已成經典的舊版電視劇,還是近期熱映的新版本,宴席總是少不了的橋段之一。書中史湘云在“藕香榭”大擺螃蟹宴的場景十分有趣,從持蟹賞花,以“菊”和“蟹”為題賽詩行酒令,到抹一臉的螃蟹黃子,從“毫端蘊秀臨霜寫,口吃噙香對月吟”,到“眼前道路無經緯,皮里春秋空黑黃”,盡管著墨不多,但也能看出食蟹對于當時的大戶人家也是件樂事,中秋團圓熱鬧的氣氛由此而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事實上,食蟹的場景在即將到來的中秋節中多了層團圓的深遠含義。
自古以來蟹即是非常美味之食物,東漢鄭玄注《周禮·天官·庖人》:“薦羞之物謂四時所膳食,若荊州之魚,青州之蟹胥。”呂忱《字林》曰:“胥,蟹醬也。”東漢郭憲撰的《漢武洞冥記》卷三有:“善苑國嘗貢一蟹,長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煮其殼勝于黃膠,亦謂之螯膠,勝鳳喙之膠也。”《太平御覽》引《嶺南異物志》云:“嘗有行海得州渚,林木甚茂,乃維舟登崖,系于水旁,半炊而林沒于水,其纜忽斷,乃得去,詳視之,大蟹也。”
大閘蟹怎么吃
螃蟹精華的部分,要數蟹黃和蟹膏。相關書籍介紹,蟹黃指母螃蟹的卵,蟹膏指公螃蟹的精巢,而秋天是許多螃蟹的產卵季節,農歷八月母蟹肥、蟹黃足,農歷九月公蟹香、蟹脂多。所以秋季吃螃蟹時,區分雌雄兩性可享受到時節鮮美的蟹餐。
大閘蟹該如何挑選呢?選購大閘蟹首先是要大,挑蟹的時候,選雄蟹半斤,雌蟹四兩以上的。然而,僅僅大還不行,一定要飽滿。蟹的飽滿程度,可以從靠近臍部的縫看出,縫至臍部會有條紋,有幾條便稱作“開幾扇門”,這門當然是開得越多越好。另外,還要用手捏一捏蟹腳,越硬越好。
談及食法,配料和配酒為講究。清蒸或爆炒時,以姜蔥醋為佐料,不僅有酸甜的口味,而且能祛螃蟹的寒涼,或者倒入一些黃酒,亦或是將其與黃酒一起搭配食用。因為黃酒性溫,與性寒的螃蟹互補,有著姜末醋汁同等的功效,于是濃烈的白酒則相比之下沒有這般融合的效果。
螃蟹的吃法很多,普遍的是清蒸,這樣不破壞螃蟹的鮮味,還能限度地保留其營養。蒸時,在鍋中放入幾片生姜以去除蟹的寒性。紅橙橙的螃蟹一上桌,一準能讓家人食欲大增。
螃蟹之所以如此鮮美誘人,及是因為蟹肉中含有十分豐富的蛋白質和多種游離氨基酸等有關,多種游離氨基酸中谷氨酸、甘氨酸、組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也十分豐富。食之,有助于營養成分的吸收。
螃蟹很美味,但并非人人都適宜吃。螃蟹性寒、、是發物。性寒,所以虛寒的人、脾胃不足的人應該要少吃;,所以月經期間、懷孕、失血者不宜吃;發物,所以皮膚過敏、生瘡、頭皮屑多、頭面油脂分泌多的人不宜吃;可用紫蘇來制約其性,可以加姜炒,來減其寒性,增加美味,并且開胃。
總結:中秋節為什么吃大閘蟹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蠟蟹雖好吃,上口即須慎。螃蟹其性屬寒,且富含蛋白質和膽固醇,食用時必須佐以姜醋。因為姜性溫,有散寒之功,姜醋同用,不僅調味去腥,且有殺滅微生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