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火爆食品招商網了解,對于近來關于“皮革奶”的傳聞,作者表達了作為消費者的憂慮。但是,由于作者缺乏基本的化學常識,在關鍵問題上出現了常識錯誤。作者稱:“以本人掌握的化學知識判斷,這非常困難。皮革水解蛋白也是蛋白,在科學儀器面前,蛋白質一律平等!弊髡叽蟾乓詾,凡是叫蛋白質的,都是同一種物質,沒有任何區別,實則差別大得很。蛋白質是由氨基酸通過肽鍵構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由于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不同,以及空間結構的不同,蛋白質可分為完全蛋白質、半完全蛋白質、不完全蛋白質三大類,其下又可分出無數的小類,種類成千上萬。對于不同蛋白質的功能和鑒別,是分子生物學中研究得的領域,并由此發展出蛋白質組學、蛋白質折疊學等分支。根本不是該文作者所謂的“難以用技術手段分辨皮革蛋白和牛奶蛋白”。
正常牛奶中的蛋白質是乳酪蛋白,而所謂“皮革奶”是利用已廢棄的動物皮革制品、動物毛發水解為“皮革水解蛋白”,這兩種蛋白生物特性完全不同,目前在技術上非常容易鑒別,想必只要在大學學過分析化學的學生都會知道。相應的鑒定試劑,也早已工業化生產。如果“皮革奶”無法檢測,2009年浙江晨園乳業被查出制造“皮革奶”,試問又是如何鑒定的呢?
如果在理想條件下,非!爸v科學”地說,“皮革水解蛋白”對人體并無害處,因為和牛奶中的乳酪蛋白一樣,食用后不同種類的蛋白質都會經過消化系統分解為氨基酸、多肽才能被人體吸收。但現實的問題在于,不會有任何人直接把動物毛皮直接水解成蛋白質,因為這樣不符合經濟學的利益化原則。必定是將皮革糅制、染色等人工加工處理,如舊皮革制品或是皮具廠的邊角碎料,因為這樣做利潤高出無數倍。而皮革糅制、染色過程中,因工藝流程需要,必然要添加重鉻酸鉀和重鉻酸鈉等有毒物質。長期服用這些含六價鉻有毒化合物,后果不堪設想。
盡管皮革水解蛋白的檢測在技術上早已不是問題,但必定會大幅度增加監管部門的檢測成本,這才是目前皮革水解蛋白檢測率只有30%的真正原因。
街談作者“不想科學地喝牛奶”,那難道憑感覺喝嗎?要讓食品得到保障,需要相關部門的有效監管,公眾輿論的有效監督,顯然光講科學不夠,但也不能不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