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行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生產火腿腸和山東得利斯的低溫起,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肉類工業的發展。這個過程,經歷了百的引進與模仿的階段。出現了眾多企業的起起落落的歷史。現在,堪稱老大的似乎只有河南的雙匯集團。
河南的雙匯集團,在過去的近20年中,發展成了一個以肉為主,從屠宰,到加工;再到相關企業門類齊全的年銷售額過百億的大家伙,來之不易。但雙匯,也只有一個。
的現狀和市場和歐洲不同。既有小而全,也有大而全的各種公司,企業。這和過去40幾年的發展歷史有關---大大小小的企業熱中于“大而全,小而全”。甚至,還要有幼兒院,澡堂,電影院等等。近幾年,但在肉制品行業,一些成功的公司,雖然保持了新的“全”的概念,但成長良好,發展極快。比如“雙匯”,“雨潤”等。但是,也有幾年前的“春都”,“鄭榮”,“雙鴿”甚至西安的“幫家”等,很快遇到了麻煩。
肉制品行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往往被列入“傳統型”行業,而非“創新型”行業。也就是說,這是一個靠品質,特色作,消費性強,需要長期經營,利潤率底的行業。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這個行業里不能出現“創新”。但創新是有限的,易于普及的;并且可能是高風險的。很簡單,任何人的口感都是在兒童期都基本固定下來的。這正象大多數的人很難習慣長期食西餐一樣。
現在,幾乎每年都有新的肉制品項目出現。并且,往往計劃龐大,產品鏈齊全。投資也很大,幾乎很少有公司有分步發展的戰略,很少有公司擔心收回成本的時間和問題。然而,事實是很少有這樣的新建公司有良好的表現!在肉制品行業立著腳的往往是那些穩妥的,有產品特色的公司。我們在接待這些公司時,通常會告訴客戶:“并不是人人都有成為第二個雙匯的機會”。的肉制品公司,特別是新公司,應該多看看國外的情況,看看別人走過的道路,看看歐美國家發展的里程。從他們的經驗教訓中吸取營養。人的錢來的不容易!投資如果不能有良好的回報,等于自殺。
有幾千年的飲食文明,我們可以發掘太多太多的產品:包括產品大類,風味,口感,包裝等等。甚至,您可以只生產一種產品!為什么要生產那些不能清楚賺不賺錢的東西!
您可以生產有民族特色的產品,您也可以在您的西式產品里添加當地的特別風味。您也可以生產其中有特點的肉制品。西式肉制品在差不多有幾十年的歷史了,生產的廠家有8萬多家!但是,我們沒有西式的火腿大王,也沒有香腸大王,也沒有熱狗腸大王,也沒有薩拉米大王。是的,我們幾乎所有的廠家都是什么都有,但什么都不是!
同時,所謂的大企業,一旦認定自己已經長大,便很快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幾乎要拿下所有的行業。反觀雙匯,你會發現,他的發展從來沒有離開“肉”,甚至只有肉。從屠宰—加工—再到養殖。
因此,如何把握好自己的公司,從地域性到性的公司,是一個需要把握好的一個生死的臨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