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雜糧,在當下的生活中受到了人們的很大重視,而在《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提出了“五谷為養”的原則,在健康養生的今天,你知道五谷雜糧粥養胃嗎?
五谷雜糧粥養胃嗎
雜糧粥是由五谷雜糧熬煮,是一種很好的養生營養粥。 喝雜糧粥是我國的傳統養生方法之一。不過,很多胃腸功能不佳的人擔心雜糧會“傷胃”,其實如果烹煮得法,雜糧粥甚至是一個簡單有效的養胃方法,只是食材需要明智選擇。
1.如果身體虛弱、,容易發生胃堵、脹氣等情況,就宜少用或不用黃豆、黑豆、綠豆等食材,因為它們消化起來的確比較辛苦,而且容易產氣。其他雜豆占雜糧粥原料的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比如蕓豆、紅小豆、鷹嘴豆等可以用,但烹調之前經過8小時以上的浸泡,這樣雜糧豆類煮后就會沙軟可口,無礙消化。如果打成糊糊,就更沒問題了。
配合這些豆子,可以加入糙米、小米、大黃米、白高粱米等全谷食材,還可以放入蓮子、山藥干等,再加點棗肉和桂圓肉,增加甜香氣息。這樣的粥,營養價值既高,對胃腸又非常友好,的人一定會非常喜歡。
2.如果日常容易疲勞、吃冷食物容易腹瀉,又查不出什么病來,說明腸道很敏感,吸收能力較差,就可以加一些糯米、大黃米、粘高粱、山藥、蓮子等煮后質地柔軟、粘稠、容易消化的食材。記得山藥和蓮子需要泡幾個小時,讓它們煮后能軟爛。用這樣的粘稠雜糧粥替代白米飯做主食。養一段時間,消化功能會慢慢地恢復,再逐漸增加食量,增加蛋白質食物供應,身體就會強健起來。
3.假如咀嚼能力比較差,胃動力也不足,大便中甚至能看到沒嚼碎的整個谷粒,那就把食材直接打成糊糊喝,消化吸收效果會更有保障。可以是煮粥之后用打漿機來打碎,也可以直接使用豆漿機來打糊。只是,豆漿機不能適應太濃太粘的糊,否則容易糊底,只適合做比較稀的雜糧糊,用來替代早餐的粥,卻不能替代正餐。需要記得的是,用來養胃的雜糧粥,或者雜糧糊,一定要足夠濃,否則營養成分太稀薄,就會帶來效果和饑餓感,而營養不良就會消化更差。
五谷養胃
五谷為養,無論吃了多少山珍海味,人們總要回到根本的食材-“稻、黍、稷、麥、菽”這幾種常見的糧食。 而用粳米或者小米做出來的飯和粥,即使不加任何調味料,也能在身體虛弱或者心情低落時,讓身心得到滋養。
東方國家對于五谷的迷戀,是從骨子里滲透而出的。韓國人的拌飯、日本人的茶泡飯,還有我們人的米飯和各種谷物粥,不僅是平日里的主食,也是病人在康復期的食補之物。其實谷物養生是有其深遠的科學依據的。五谷雜糧都具有補中、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夠促進腸胃的消化,降低腸胃負擔。因此,每天攝入一定量的五谷是維持身心健康的根本。
我們和火爆食品飲料網的小編一起了解之后,相信大家對于五谷雜糧粥的了解就會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那么,你現在是否還存疑五谷雜糧粥養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