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脾益血
發布時間:2012/2/2 瀏覽次數:1060
信息分類:食品百科 編輯:小單
中醫總結:荔枝是無患子科喬木植物荔枝的果實,在我國福建、廣東、廣西、臺灣、四川、云南等地均有分布。夏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剝去外殼,取假種皮(荔枝肉)鮮用,或將果實干燥后,剝去假種皮(荔枝干)用。
性能:味甘,微酸,性平,。生津止渴,益肝,補脾,益血。
參考:荔枝肉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質,脂肪,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C,葉酸,檸檬酸,蘋果酸,鈣,磷,鐵,精氨酸,色氨酸等成分。
用途:用于胃陰不足,口渴咽干;脾虛少食,或腹瀉;血虛心悸。
用法:生食,煎湯,或浸酒服。
附方:荔枝紅棗湯,選用荔枝干15g,大棗30g,加水煎湯服。本方有補脾益血作用。用于氣血虛虧,少食乏力等。
西醫營養論:荔枝的熱量是70.00(千卡)/70克,每100克干品中含碳水化合物65克,包括大量葡萄糖,蔗糖,果酸等,含蛋白質5克,磷118毫克,鐵4.4毫克,鈣30毫克,還有多種含氮物質、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
這些成分都是保健的必需物質,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對腦細胞有一定補養作用,對大腦皮質有作用,因而對增強記憶、減輕大腦緊張疲勞特別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