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在清朝,八珍糕是宮里的名點,當時叫做“肥兒糕”,有葉天士、陳實功等名醫多個方子,但基本相近。據清宮脈案及用藥簿記載,清宮一直視“八珍糕”為補益增壽良藥。歷朝竟相制備服用,并稱“不寒不烈,平和濕補之方,撫養脾胃為主屢有奇效”。乾隆四十歲便開始服用,直至他八十歲之時,也非常喜歡服用八珍糕;到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也非常喜愛食用。三百多年來一直享譽海內外。
八珍糕的發明者,明朝太醫陳功實說,一個脾胃虛弱之人,如果服用八珍糕百日以后,他就會身輕氣爽、元氣大增,其絕妙之處難以盡述。原來在八珍糕這個方子里面,山藥、蓮子肉、白扁豆都是滋補脾陰;黨參和白術是滋補脾陽的;茯苓和薏苡仁是祛濕的;芡實是收澀的。這樣一來,整個方子有陰有陽,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難怪有人說,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糕。
如今,八珍糕采用清代民間驗方,以糧食、糧類、油脂為基本原料,配以有療效的食物為輔料。選配了五味食品兼,如淮山藥、白扁豆、南芡實、砂仁等和三味中藥材,如黨參等,能起到促進食欲,防病保健作用,是蘇式糕點中的食療食品,1982年被評為江蘇省名特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