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佳節到來,元宵節人人都要吃湯圓的,不過吃湯圓的習俗由來已久,那么具體是因為什么習俗被保留下來的呢?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為什么元宵節要吃湯圓!
為什么元宵節要吃湯圓
春秋的時候,古代的帝王因為自己看到了初代的湯圓食物,于是慢慢的將吃湯圓的習俗演變下來了。一說春秋未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因為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
元宵節有什么習俗
鬧花燈
鬧花燈就是常見的一種習俗,也是為了有個好的兆頭。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此節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燈習俗,故也稱燈節。
踩高蹺
高蹺一般是存在于傳統的節日里面,也是為了有一個好的寓意。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
吃餃子
常見的元宵節吃元宵,可是餃子也是很常見的。與南方人不同的是,北方人在元宵節會選擇吃餃子,餃子餡的種類也有很多。
舞獅子
舞獅子不只是出現在春節,其實一般的傳統節日都會出現,舞獅子是我國的民間藝術,有些地區在元宵節這一天,會請來舞獅隊來助興。
為什么元宵節要吃湯圓相關的介紹就到這里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元宵節吃湯圓由來已久,是我國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