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完之后,多數人總是會帶些當地特產送給親人朋友,是自己的一份心意。那么北京的土特產有哪些?
北京市土特產---茯苓夾餅
北京特產茯苓夾餅,原是清朝末年的宮廷食品。茯苓餅,又名茯苓夾餅,是北京的一種滋補性傳統名點。制作系以茯苓霜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餅,中間夾有用蜂蜜、砂糖熬溶攔勻的蜜餞松果碎仁,其形如滿月,薄如紙,白如雪,珍美甘香,風味獨特。因為滋補性強加上慈禧愛吃,所以身價百倍。凡到北京的外地人,大都要到王府井買幾盒帶回去,以饋贈親友。
北京市土特產---北京蜂王精
北京蜂王精用于氣血不足具有滋補強壯,生津補氣養陰、健脾。用于氣血不足,肝腎陰虛,心悸等。四十多年前,中國家致力于營養保健品的品牌——國內支復方口服液北京蜂王精誕生了,于是中國人喝上了代強身健體的營養物;今天,當一幅印著《老北京中軸風情圖》的北京蜂王精再次出現在人們眼前時,洋溢著濃郁的老北京歷史文化的北京蜂王精,成為中國口服液的發展之路樹立了榜樣。
北京市土特產---北京鴨梨
北京鴨梨產地:中國北京。特點:果皮薄,果心小,果肉厚、且細嫩而清脆,石細胞極少;外表光滑,呈淡黃色,有粽色斑點;果內水汁多,味甜稍帶酸,并具有清香氣味。
北京市土特產---北京秋梨膏
秋梨膏是北京傳統特產,傳說早在唐朝的時候就有了,是宮廷的一種藥品,一直到清朝才由御醫傳出宮來的。小時候我不愛喝水,總上火,喝點秋梨膏水,后來就發現我總要喝水,家里老人總說這是藥,不能多喝。
可見,秋梨膏的味道是很好的,放涼開水調開,喝起來甜絲絲的,有淡淡的梨香味兒,小孩子肯定是很喜歡的。確實,秋梨膏具有一定的藥用功效,因為秋梨本身就有潤肺、止咳、去渴、清心的作用,和其他食材一同制成秋梨膏更是對上火、煩躁、咳嗽,燥熱病癥有好的療效。過去在信遠齋,恩濟堂等都有秘制的秋梨膏出售。
北京市土特產---門頭溝大核桃
門頭溝大核桃,是北京的土特產。“來到門頭溝,猶如進入核桃林。”這話雖說有點夸張,但并不失其真。因為在這個區的271個村莊中,有268個村莊栽有核桃樹。門頭溝不僅核桃樹多,核桃產量大,而且栽培核桃樹的歷史也很悠久,據記載大約已有1200多年。這個區的清水鄉燕家臺村,有一株核桃樹,樹齡300年開外:胸徑150厘米,樹冠遮陰面積將近1畝,至今仍結果累累,被人們譽為“核桃樹王”。
北京市土特產---密云金絲小棗
小棗各地都有,惟獨北京密云縣田各莊所產的金絲小棗,暢銷國內外市場。密云金絲小棗色澤殷紅,果實小,果皮薄,果汁較多,味道極甜,即可鮮食,也可曬制干棗。干棗肉厚且富有彈性,棗核很小,剝開果肉可拉出許多金黃色的糖絲,與鴨梨、核桃并稱密云三寶。且越小越名貴,是著名果脯金絲蜜棗的原料。把小棗掰開,輕輕一拉,從金黃色的棗肉內可拉出無數道金絲,故名密云金絲小棗。
北京市土特產---桃補花
桃補花是北京有名的工藝品。多為窗簾、臺布、床單、餐巾、鋼琴罩等等,圖案簡樸、色彩雅淡,清秀潔凈,是大宗出口商品。
北京補花植根于傳統文化,流傳千年的堆綾子就是補花工藝之祖。堆綾子是刺繡的一種變體。它以貼綾代繡,用薄綾或軟緞作厚料,按紙樣剪出各種綾花,挽上邊,再把一個個散瓣隊萃成各具情態的花朵,貼在綾底上,用棲針工藝以絲線縫綴成具有層次感的圖案,并用筆涂上染料,施以暈色的工藝,堆綾子的圖案簡練而豐滿,裝飾性強,這就是使它能從刺繡工藝脫穎而出,與刺繡相媲美的特征所在。
北京市土特產---大磨盤柿
北京郊區盛產柿子,品種也很多,但有名氣的要數大磨盤,屬于北京特產。這種柿子個頭大,一般重250克左右,大的一只就有500克。大磨盤柿味美適口,營養豐富。還具有、止血、潤腸等功效。
大磨盤柿,又名大蓋柿,因果實中部有縊痕,形如上下兩扇石磨而得名,為華北主要栽培品種。其中大磨盤柿在平谷區山前地帶均有分布,果實狀如磨盤,故稱大磨盤柿。又因柿子形似有蓋的容器,亦有大蓋柿之稱。境內以井兒峪村產的大蓋柿出名,色、味、形俱佳。
還有像北京蜜餞、豌豆黃、艾窩窩、六必居醬菜等北京好吃的特產,都是既經濟又實惠的不錯選擇。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北京的土特產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