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氣干燥,天氣多變,也是一年中容易生病的季節,所以特意為大家整理了秋季的養生食譜,下面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秋季養生食譜
推薦食譜:蔥姜糯米粥
糯米,味甘性溫,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蔥和姜有利于預防感冒和風寒,從而起到增強抵抗力的作用。
【材料】蔥白5根,生姜15克,糯米100克
【做法】將糯米煮成粥,加入姜、蔥白,煮5分鐘即可。
鯽魚黃芪湯
鯽魚味甘性溫,有利水消腫、益氣健脾的功效;黃芪味甘性微溫,既能益氣固表,又能利水消腫。鯽魚黃芪湯能益胃健脾,補氣升陽。尤其是脾胃氣虛者可以常吃。
【材料】鯽魚250克,黃芪15克,生姜3片,鹽、味精適量
【做法】黃芪煮汁去渣,同鯽魚、姜片共煮至熟爛,加鹽、味精等調味
冰糖銀耳雪梨湯
冰糖有生津潤肺、、止咳化痰、利咽降濁之功效;銀耳性平味甘淡,不僅是滋陰的要品,還是一種含膳食纖維的食品;梨味甘性寒,具有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的功效。不過要提醒大家,冰糖銀耳含糖量高,睡前就不建議吃。
【材料】銀耳15克,雪梨1個,枸杞10克,冰糖70克
【做法】將撕好的銀耳、冰糖、切好的梨和枸杞放在鍋里,加適量的涼水,燉煮至開鍋,改成文火燉煮,煮到湯黏黏的就可以了。
新鮮百合蒸老鴨
老鴨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還可養胃生津,配以潤肺止咳、清心的百合,使這道菜成為初秋食補佳品。
【材料】新鮮百合300克,鴨子一只,黃酒適量
【做法】
1、百合洗凈濾干;鴨子剖腹后洗凈濾干
2、將鴨子放入大瓷盆中,背朝下,腹朝上;先將百合放入鴨肚內,再放入已洗凈的鴨內臟;淋上少量黃酒和細鹽,將鴨頭彎入腹內;用棉線將鴨身扎牢;
3、上蒸鍋隔水蒸4小時即可。
秋季健康靠這些
中醫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意思是說白露節氣過后,穿衣服就不能赤膊露體。特別是病人、老人、體弱者,更要注意隨著氣溫的變化加減衣服,晚上睡覺的時候 ,一定要蓋著薄的、比較舒心的被子,腳和肚臍一定不要露在外面。
由于“白露”后陰氣上升陽氣下降,因此衣物可以單薄些,薄而不露,適當“秋凍”。進入秋季后,壓在衣柜里的秋裝不要拿出來就立刻穿,先把衣服晾曬一下。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這個“虛”包含脾虛、胃虛和氣虛,所以我們一貫有“秋季進補”的習俗,但進補之前先把脾胃調理好。初秋怎么養脾,建議是少吃“瓜”。
夏季人們對西瓜情有獨鐘,幾乎成為人們消解暑熱的必備品。但是西瓜性寒解熱,食之冰涼,盡管其清熱解暑的效果較好,但多吃對脾胃的傷害卻是很大的。其實不只是西瓜,黃瓜、冬瓜、苦瓜等食物都屬于寒涼食物。所以過了夏天,基本就要盡量少吃了。
按中醫的節氣中對白露理解是人比較容易煩躁 。人體里的燥熱癥狀 ,口干舌燥、皮膚比較繃緊,還有咳嗽、口干痰多,都是秋燥方面的表現,這時候我們可以多吃養陰潤肺之品,可開始為進入冬季御寒而適當進補。可適當增加一些百合、枸杞、沙參、阿膠等滋潤食材,潤秋燥,養元氣。
另外,建議要多吃梨、銀耳、蜂蜜、百合、枸杞、豆制品等,多吃橙黃色蔬菜,比如南瓜、紅蘿卜等。另外,吃一些綠葉蔬菜補足維生素C也很有必要,如芥蘭、菠菜、綠菜花等。
所謂秋天多煩躁,很多人會覺得自己脾氣和心情很容易受到影響。越是在這個時候,保持內心寧靜,心情舒暢就變得特別重要。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要學會主動排解,避免不良情緒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
中醫認為笑能宣發肺氣,調節人體機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常笑還是一種健身運動,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
防秋燥記住這首打油詩就夠了
多次少量,勤喝水
皮膚保濕,別舔嘴
調整心情,不悲秋
滋陰潤肺,調飲食
適度鍛煉,解秋乏
循序添衣,避風寒
以上就是關于秋季的養生食譜,大家也可以試著動手做做!秋季一定要注意身體健康,滋陰潤肺,調理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