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肉與火腿、臘肉并稱為三大名肉,以醬腌肉在具有悠久的加工和食用歷史,此法流行在山東、河北一代,但醬肉始創于明代,有400多年歷史了。那么,醬肉腌好了要洗嗎?
醬肉腌好了要洗嗎
醬油腌好了不要洗掉,這樣在風干的時候不容易變質還能更一步入味。
材料:五花肉2000G,老抽350G,白酒500G,鹽10G,糖100G,八角,陳皮。
做 法:
1、除白酒以外的所有材料入鍋煮開后放涼。(煮過后鹽和糖即可溶化,香料也能更好的散發香味。)
2、倒入白酒拌勻后,浸入五花肉。(五花肉不用洗,直接腌制,這樣不容易壞,也更原汁原味,吃的時候再浸泡洗凈。如果一定要洗,那洗凈后一定要晾干再腌制。)
3、腌制2-3天后,在通風處懸掛10-15天就可食用了。(腌制時肉要隔一天翻一次身,腌制的均勻。)
小貼士:
白酒不要用料酒代替,用白酒腌制的醬肉成品會有很濃郁的酒香味,別有一番風味。香料可自行增減替換,不要加太多蓋過肉味就可以了。
醬肉腌制步驟
配料:10%甜面醬、4%食鹽、1%白糖、0.3%花椒、0.5%曲酒。
選料:冬至后,選擇臀腿肉或者肋腹肉(依商品需要),切成條狀,重約500克。
清洗:用水清洗肉塊,去除肉表面淤血和附著的豬毛等雜物,掛起晾干水。
腌制:添加4%食鹽和適量的花椒!酒于盆中,室溫下腌制4天,其間至少上下翻動三次,促使腌制均勻。
上醬:將肉用線或掛鉤掛起,掛于室外,待表面微干,用刷子上醬,當醬半干時,繼續第二次,第三次。
自然風干:上醬結束后,將肉掛于通風蔽光處繼續吹晾。分別對原料肉樣品,腌制后(4天),上醬后(7天),自然風干中點間(17天)、自然風干后(第28天)。
醬肉的食用禁忌
忌與菱角、黃豆、蕨菜、桔梗、烏梅、百合、巴豆、大黃、黃連、蒼術、蕪荽同食,從現代營養學觀點來看,豆類與醬肉不宜搭配,是因為豆中植酸含量很高,60%——80%的磷是以植酸形式存在的。
它常與蛋白質和礦物質元素形成復合物,而影響二者的可利用性,降低利用效率,還有就是因為豆類與瘦肉、魚類等葷食中的礦物質如鈣、鐵、鋅等結合,從而干擾和降低人體對這些元素的吸收。故醬肉與黃豆不宜搭配,芫荽辛溫,耗氣傷神,豬肉滋膩,助濕熱而生痰。
忌與牛肉、驢肉(易致腹瀉)、羊肝同食,《飲膳正要》指出:“豬肉不可與牛肉同食”。這主要是從中醫角度來考慮,一是從中醫食物藥性來看,豬肉酸冷、微寒,有滋膩陰寒之性,而牛肉則氣味甘溫,能補脾胃、壯腰腳,有安中之功。
二者一溫一寒,一補中脾胃,一冷膩虛人;性味有所抵觸,故不宜同食。中醫云:“豬肉共羊肝和食之,令人心悶”,這主要是因為羊肝氣味苦寒,補肝、明目,治肝風虛熱。
醬肉集肉香、醬香、鮮味于一體,是一個風味濃郁、口感良好的肉制品,可長久存放,隨吃隨做,清香味美,肥而不膩,越嚼越覺清香適口,是佐酒佳品。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醬肉腌好了要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