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面,即臘八節的節令食品。地方傳統面食,流行于陜西關中地區,在陜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那么,臘八面用的什么面?
臘八面用的什么面
用的淀粉做成的寬面
1.面粉中加入鹽,攪勻后打入雞蛋
2.一邊加水、一邊用筷子小心攪拌面粉
3.攪拌至面粉呈大塊雪片狀
4.用手揉成面團,此時面團粗糙一些沒有關系
5.蓋上面盆,餳15分鐘,重新揉面團,如此反復2到3次
6.揉過3次的面團,已經變得非常光滑
7.餳好的面團搟成0.5厘米厚的面片
8.撒足量面粉,切成10厘米寬,疊在一起
9.切成菱形塊
10.用雙手拉住菱形塊的兩端,慢慢抻長、抻薄
臘八面要煮多久
寬面等水開之后煮上3分鐘,然后蓋上做好的臊子就好了
明天就是臘月初八,俗稱"臘八"。在淳化一般是不喝粥的,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關于臘八面的做法多樣,而且各不相同,多以面和各種豆類為原料,做成韭葉面、臊子面,熟油將蔥花爆香,面煮好后將蔥花油潑入鍋中,或直接做臊子煎湯,將煎好的臊子湯澆在煮好的臊子面上,熱氣騰騰,香氣撲鼻,那是一個誘人,吸(吃)上一口,啊~撩咋咧~。
臘八節臘八面,無論怎么做,怎么演變,都寓意著勤勞的淳化人對未來新生活的向往,對來年的祈福,寓意著吉祥如意,五谷豐登。
臘八面用的什么食材
臘八面,即臘八節的節令食品。地方傳統面食,流行于陜西關中地區,在陜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
以面和各種豆類(紅豆為住)為原料,面需做成韭葉面(韭菜葉的寬度相等的面條)備用;紅豆提前泡一晚,臘八這天用來熬湯,待水開時轉小火至紅豆熟透,中火煮面。同時熟油將蔥花爆香,面煮好后將蔥花油潑入鍋中。
臘八面的由來
吃"臘八面"的風俗形成傳說版本較多,能讓人想通并采信的,當數給長工放假前吃的早飯這一傳說。過去,擁有土地多的富戶人家,常年雇傭長工幫助干活。到了臘月初,無論家道貧富,家家戶戶都要置辦年貨,準備團圓。代表五谷豐登的"五豆飯",主家與長工必須一同圍坐共餐,此后幾天時間內,長工不再干活,一天三頓有酒有肉,在主家伺候下休整歇息。喂養牲口、拉土墊圈、打掃庭院的活,由主家親自干。到了初八日前,一年的工錢就要全部結算完畢。"臘八不見紅,日子不受窮",初八日雞叫頭遍,主家就點柴燒火,炒菜煮面,撈在大老碗中,招呼長工們吃早飯,而且講究搟的面寧可剩下,絕不可以吃完。長工們吃飽喝足,背上褡褳,帶著工錢,天剛亮就往家中趕著準備過年團圓。
之所以對這一風俗傳說覺得合理可信,與父輩的時常教誨有關。小時候常聽長輩講:做人處事,吃飯敬茶,都不敢慢待下苦人,出門在外的下苦人更不容易,虧待了他們是不仁不義的。
臘八面光做這個澆頭的臊子就用了八樣食材,其內容豐富味道鮮美,是一道很有特色的面食。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臘八面用的什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