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這一天是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叫“龍?zhí)ь^”,這一天很多人會剪頭發(fā),還有很多地方在這一天有特別的習俗,那么二月二龍?zhí)ь^吃啥呢?二月二龍?zhí)ь^習俗是什么?
二月二龍?zhí)ь^吃啥
二月二龍?zhí)ь^這一天吃春餅和龍蛋,所謂龍蛋也就是面和糖和成的面團,也有很多地區(qū)會吃豬頭肉。
我國的民俗有很大一部分是食俗,二月二也不例外。龍是二月二受尊崇的神只,二月二肴饌,無不沾有龍氣:用面和糖搓成圓丸炒熟,謂之龍蛋;餅稱龍鱗餅,面條謂之龍須面;米飯為龍眼;餃子為龍牙;餛飩為龍耳;煎餅為龍皮;黏糕為龍腰;食豬頭為龍?zhí)ь^。日常吃的食物也要叫一個好彩頭,比如豆腐叫兜福,芥菜叫借財?shù)鹊取?/p>
二月二的春餅是一種閑暇小吃,北京民間應(yīng)節(jié)食品,還稱薄餅,這是一種烙得很薄的餅。其主要原材料有面粉、瘦肉絲、胡蘿卜絲以及木耳等,胡蘿卜絲含有維生素A,瘦肉絲富含蛋白質(zhì)以及鐵元素,二月二的春餅里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質(zhì)、維生素以及其他營養(yǎng)物質(zhì),其既酥脆又有營養(yǎng),讓人食欲大增。
年前殺年豬的所有肉都可以吃,豬頭要留到二月二這一天,提前兩天就把豬頭用噴燈烤了,用大盆泡,刮干凈后用大柴鍋烀的爛爛乎乎的,滿屋子的香氣,手抓著吃才過癮。而在二月二這一天,飯桌上無論多豐盛,不能少的就是豬頭肉,所以你看,北方一到二月二這一天豬頭肉窗口都會排了好長的隊。
二月二龍?zhí)ь^習俗
1、金豆開花
春節(jié)過后很快就要進入春耕春種季節(jié),要對種子發(fā)芽率進行鑒定。那時把上一年留作種子的玉米、大豆弄一點放到鍋里炒。遭蟲蛀或者受潮變質(zhì)的種子不會炸裂,農(nóng)民以此來判定種子發(fā)芽率,以確定是否可以使用。炒熟的玉米豆子就做零食。同時還有關(guān)于龍王為救黎民百姓違抗玉帝旨意的傳說,玉帝要金豆開花才放他,民間于是有了炒玉米爆開花救出龍王的故事。
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2、吃龍食
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fā)”,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面條名曰“扶龍須”,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面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蔥餅叫做“撕龍皮”。農(nóng)歷二月初二還有“龍?zhí)ь^,吃豬頭”的習慣。人們紛紛購買豬頭肉,希望新年有個好兆頭。
3、芥菜飯
農(nóng)歷二月二吃芥菜飯是溫州民間廣為流傳的習俗,并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同時,芥菜飯也是永定客家正月二十必吃的一餐飯。因為芥菜味苦,用來悶飯代表年已經(jīng)過完了,大家做好吃苦耐勞的準備,取為新的一年奮斗的用意。
4、剃龍頭
農(nóng)歷二月二是蟄龍升天的日子,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兒童理發(fā),叫剃“喜頭”,借龍?zhí)ь^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大人理發(fā),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氣。
二月二龍?zhí)ь^怎么做豬頭肉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二月二這個時節(jié)的美食——醬香豬頭肉
醬豬頭肉的制作材料:主料:豬頭10000克調(diào)料:鹽15克,醬油25克,料酒25克,大蔥10克,姜10克,八角5克,花椒3克,桂皮3克,丁香3克醬豬頭肉的特色:咸香,松爛,色艷。教您醬豬頭肉怎么做,如何做醬豬頭肉才好吃
1.火燎好豬頭肉,在涼水中浸泡后,刮凈皮上的污穢和耳內(nèi)眼窩內(nèi)的毛,由豬下頦割出豬舌,將豬頭順劈成兩半,取出腦子,再把舌頭用開水燙一下,刮去舌面的皮,一同與豬頭用清水洗凈。
2.鍋內(nèi)放入清水10千克,用旺火將水燒開,下入豬頭、舌頭、腦子,湯開時撇出浮沫,煮90分鐘取出豬頭,豬頭腦子,并除去頭上大小骨頭。
3.將湯盛出,以鐵箅子墊在鍋底,把豬頭肉擺在鍋內(nèi)的四周,再把舌頭,腦子擺在頭肉的里面,中間留一空心,從中間倒入原湯,加入精鹽、醬油、料酒、肉料袋(即大蔥、姜、大料、花椒、桂皮、丁香)。
4.用慢火煮,腦子熟了可先取出;豬頭和豬舌煮2-3小時撈出即可
二月二屬于傳統(tǒng)節(jié)日,也叫龍頭節(jié),龍頭龍頭,鴻運當頭。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二月二龍?zhí)ь^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