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是一種可口的且清甜的水果,不能直接食用,必須把外殼剝干凈后再吃,吃的時候還要先聞味道,發現有酒味或是其它異味時不有再吃,那么買的菠蘿中間黑了能吃嗎?中間黑色時可先聞一下,如無異常時可以食用,但是黑的顏色有異常,其味道也有異常時,則不能再吃,避免是菠蘿有腐爛的現象,吃了不利健康的。
菠蘿中間黑了能吃嗎
菠蘿性平,味甘、微酸、微澀、性微寒,具有清暑解渴、消食止瀉、補脾胃、固元氣、血、消食、祛濕、養顏等功效,為夏令醫食兼優的時令佳果,不過一次也不宜吃太多。
菠蘿果實品質優良,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果糖,葡萄糖,維生素B、C,磷,檸檬酸和蛋白酶等物質。每100克菠蘿含水分87.1克,蛋白質0.5克,脂肪0.1克,纖維1.2克,尼克酸0.1毫克,鉀126毫克,鈉1.2毫克,鋅0.08毫克,碳水化合物8.5克,鈣20毫克,磷6毫克,鐵0.2毫克,胡蘿卜素0.08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0.02毫克,維生素C8~30毫克,灰分0.3克,另含多種有機酸及菠蘿酶等。
菠蘿含有一種叫“菠蘿朊酶”的物質,它能分解蛋白質,幫助消化,溶解阻塞于組織中的纖維蛋白和血凝塊,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稀釋血脂,炎癥和水腫,能夠促進血循環。尤其是過食肉類及油膩食物之后,吃些菠蘿更為適宜,可以預防脂肪沉積。
菠蘿蛋白酶能有效分解食物中蛋白質,增加腸胃蠕動。這種酶在胃中可分解蛋白質,補充人體內消化酶的不足,使的病人恢復正常消化機能。這種物質可以阻止凝膠聚集,可用來使牛奶變酸或軟化其他水果,但這種特點在烹飪中會被減弱。
此外,菠蘿中所含的糖、酶有一定的作用,對腎炎和高血壓者有益,對也有輔助療效。由于纖維素的作用,對也有一定的療效。當出現時,吃點菠蘿能開胃順氣,解油膩,能起到助消化的作用,還可以緩解。除此之外,菠蘿富含維生素B1,能促進新陳代謝,疲勞感。
菠蘿汁有降溫的作用,并能有效預防,但是發燒不要食用。經醫學研究,自古以來,人類就常常憑借菠蘿中含有的菠蘿蛋白酶來疏緩嗓子疼和咳嗽的癥狀。菠蘿皮中富含菠蘿酶,有豐富的藥用價值,據國外專家20多年實驗,長期食用菠蘿皮,心腦血管,糖尿病發病率顯著降低,并有一定的效果。尚含一種酵素,可以分解蛋白質。
1、發黑原因
菠蘿過度的成熟,會導致其出現發黑的現象;當然,如果菠蘿爛了、壞了,也會使其變黑;有時天氣、環境等,也會影響到菠蘿的顏色。如果菠蘿里面是黑的,就得留心了。
2、如何判斷
菠蘿出現發黑的現象時,你可以先聞一下發黑位置的氣味,如果是有異味,則很有可能是腐爛的可能,所以就不要吃了;如果沒什么異味,則是過度成熟的可能,可以食用。如果實在是不放心,那還是不吃為好。
3、健康提醒
如果確認菠蘿發黑是腐爛的現象,有的人覺得扔掉可惜,想著把黑的去掉,吃沒發黑的地方,這種做法是不被贊同的。菠蘿腐爛,是整個菠蘿都變質了,所以都不要吃。
怎么挑菠蘿
挑菠蘿有流傳已久的“老三招”:首先是看顏色,熟菠蘿的葉子一般是青褐色,如果想當天就吃,就買鱗甲橙黃、九分熟的;要是放兩天再吃,就買亮黃色、兩端微帶青綠光澤的,這樣的一般是八分熟。其次摸硬度,輕輕按壓菠蘿鱗甲,微軟有彈性的就是成熟度較好的,硬邦邦的則是沒熟的,要是壓出汁液,那是熟爛了,別買。聞味道,熟得正好的菠蘿從外皮上就能聞到淡淡清香,切開后更是香氣馥郁,如果還沒切開就濃香撲鼻,那說明熟過了。
現在市面上主要是海南菠蘿和廣東菠蘿,海南菠蘿更好吃。因此,又有了挑菠蘿的“新三招”:一是選“矮胖子”,海南菠蘿一般個頭中等,矮矮胖胖,比瘦長的廣東菠蘿肉多;二是選“長頭發大眼睛”,海南菠蘿一般葉子長長的,芽眼比較少而大;三是選“粗心”,看看菠蘿底兒,要是比較粗就說明是味道甜的粗芯海南菠蘿。
總結:買的菠蘿中間黑了能吃嗎?能否再食用得據菠蘿的顏色、味道、氣味等判斷,不可只看顏色,因為有些菠蘿過度成熟后,或是放的時間久了后顏色會發生改變,主要是菠蘿是甜的,受到天氣、環境等影響顏色會有變化,且菠蘿的含糖量極高,如果患者有糖尿病的就不能食用,同時食用時用鹽開水泡了后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