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在中醫學臨床應用十分廣泛,具有非常好的藥用療效。黃芪藥用歷史悠久,具有增強機體、保肝、抗衰老、降壓、等作用。除此之外,黃芪的功效還有那些呢?黃芪的副作用是什么?黃芪怎么吃才有療效呢?
黃芪的功效
1、黃芪是常用中藥材,生食黃芪,有固表、利水消腫、脫毒、生肌的功效,適用于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等病癥。蜜炙黃芪有補氣、養血、益中功效,適用于內傷勞倦、脾虛泄瀉、氣虛、血虛、氣衰等癥。
2、現代醫學證明,黃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壓、保護心臟、雙向調節血糖、抗自由基損傷、抗衰老、抗缺氧、抗腫瘤、增強機體等功效作用,可用于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癥,療效比較顯著。
3、黃芪能夠礦長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能擴張血管,可有效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和營養狀況,所以它對慢性潰瘍久不愈合者的效果比較顯著。黃芪還能夠腎炎患者的蛋白尿,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原減少。
4、黃芪屬于補氣良藥,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黃芪通常以補虛為主,常用于體衰日久、言語低弱、脈細無力之人。有的人一到季節或天氣變化時就容易感冒,中醫學上稱作“表不固”,可用黃芪來固表,常服用黃芪,避免經常性的感冒。
黃芪的副作用
黃芪的副作用就是上火,不可大量服用,在發熱和陰氣不足的狀態下也不可以服用,疼痛濕氣條件下也不可以使用。黃芪性味甘、微溫,陰虛患者服用會助熱,傷陰動血;而濕熱、熱毒熾盛的患者服用黃芪容易滯邪,使病情加重。
黃芪怎么吃
1、取用大約5~10克的黃芪,用開水沖泡10~20分鐘后代茶飲用,有良好保健作用,可反復沖泡飲用,直至味淡即可停止沖泡。
2、取用黃芪30克左右,以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飲用,可治氣血虛弱;用黃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服用,效果更佳。
3、取黃芪50克左右,煎成湯以后,用煎過的湯液燒飯或煮粥,就變成了黃芪飯、黃芪粥,食用后也是大有裨益。
4、芪苓鯉魚湯:黃芪50g、茯苓30g、鯉魚一只。鯉魚洗凈,黃芪、茯苓用紗布包號,放入鍋中加水同煮,以生姜、鹽調味,飲湯吃魚,效果佳。
5、黃芪也可作為配料,在燒肉或雞鴨時,酌情放入一些黃芪,增加滋補作用,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6、黃芪山地粥:取黃芪30g、山藥100g、生地黃15g。黃芪、生地黃煎水取汁,山藥研為粉末;將前汁煮沸,并不斷地撒入山藥粉攪勻,煮成粥食用。
黃芪食用禁忌
從體質上來說,黃芪適合氣虛脾濕型的人,這種人往往身體虛胖,肌肉松軟,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軟。而身體十分干瘦結實的人則不宜。從身體狀況來說,感冒、經期都不要吃黃芪。從季節來說,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黃芪。為什么感冒不能喝黃芪粥呢?因為黃芪是固表的,它幫助身體關閉大門,不讓外邪入侵。可是當身體已經感受外邪的時候,就會變成閉門留寇,把病邪關在體內,無從宣泄了。同理,春天是的季節,人體需要宣發,吃黃芪就不太適宜了。
總結:以上就是黃芪怎么吃的相關內容。黃芪是百姓經常食用的品,民間也流傳著“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意思是說經常用黃芪煎湯或用黃芪泡水代茶飲,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