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打滾”,剛聽到這個名字,實在想不出這是一個吃的東西。記得上小學時吧那時候總愛看有關承德的故事、傳說,“驢打滾”一詞還是在一本關于承德故事的書里看到的。那上面說這是承德的名吃,并解釋了“驢打滾”這個名吃的由來。
話說有一年,乾隆爺在承德避暑時,外出打獵,在一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迷路了。乾隆爺帶著隨從走啊走啊,終于在天剛擦黑的時候找到一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子。村子里有一家做粗點心的人家,乾隆爺就帶著隨從在那里落腳了。
在荒山野嶺的逛蕩了一天,乾隆爺是又饑又餓,于是吩咐那家主人弄點好吃的。這下子,可把那家人嚇壞了,鄉下人家哪里來什么好吃的,就連白天做的那些粗點心也是已經賣完了。老夫妻倆在廚房里走來走去,不知該怎么辦,愁啊。想啊,想啊,后來還是妻子想出了一個法子。讓丈夫準備好白天做點心剩下的面粉、芝麻、糯米、打月餅用的青絲玫瑰等東西,和上蜂蜜,弄成長條狀,在面板上滾來滾去……好容易做好,已經是掌燈十分了。乾隆爺一段狼吞虎咽,好家伙,連個渣都不剩,吃完抹抹嘴,似乎還意猶未盡,張口問道:這是甚么吃物哇?夫妻倆再一次愁住了,這是甚么啊?倆人也從來沒做過,只是一時著急,把所有剩下來的料都用上了才弄出個這么東西。還是妻子聰明,想起這個東西在面板上滾來滾去的就像村子里打谷場上驢子打滾時的樣子,于是張口道:驢打滾。乾隆爺還以為此乃特色小吃,大呼三聲“好”字。至此,“驢打滾”這一名字就在這家點心鋪傳開了,方法是越做越精,東西也是越來越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