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顙魚食物營養價值高,有很多種菜系佳肴做法。無論蒸煮,清燉,還是燒鹵,煎炸,都風味香濃,營養豐富。那么,黃顙魚怎么做?下面火爆食品飲料招商網來詳細介紹給大家黃顙魚的做法大全。
黃顙魚的做法大全
黃顙魚煮蒿草
材料:野生黃顙魚、黃辣丁、洪湖蒿草、食鹽、食用油、生姜、大蒜、味精、白醋、料酒。
做法:
1、采購新鮮蒿草,并打理干凈,將主材黃骨魚去掉內臟,洗凈準備下鍋,將輔材生姜大蒜切片備用。
2、將鍋子燒燙,倒入少量食用油,燒至沸騰,先爆一下生姜、大蒜3-5秒加水大半鍋至沸騰,放入黃骨魚,繼續煮。
3、將魚煮至8成熟,加入食鹽,少許料酒,白醋,再將打理好的蒿草繼續煮
4、將魚湯煮至乳白色,加入少許味精,攪拌幾下,準備起鍋
油潑黃顙魚
材料:黃顙魚3條、色拉油適量、姜適量、江米酒適量、蒸魚豉油適量、小蔥適量。
做法:
1、黃顙魚宰殺處理干凈后,洗凈瀝干水,配料洗凈,紅椒、姜切絲,蔥切段。
2、接下來關于魚的處理方法就有兩種,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種是先在鍋里加適量水煮沸,轉到小火,將黃骨魚入鍋,用沸水慢慢浸熟這點同烹飪白切雞的方法一樣,我覺得這樣黃骨魚的鮮味容易散去,改用另一種方法,清蒸,將魚裝入碟中,撒幾片姜絲,少許米酒,待蒸鍋內水燒沸后,入鍋蒸約6-8分鐘
3、將蒸魚碟內的水倒掉,倒入適量生抽,撒上姜絲、紅椒絲、蔥段。另在鍋內燒熱油,可稍多些,趁熱將油勻的潑在魚身上即可。
黃顙魚的介紹
黃顙魚(Pelteobagrusfulvidraco),鲇形目,鲿科,黃顙魚屬。又名黃臘丁、嘎牙子、黃鰭魚、黃刺骨,廣布于東部各太平洋水系。在靜水或緩流的淺灘生活,晝伏夜出。體長123-143mm,雜食,主食底棲無脊椎動物,食物多為小魚、水生昆蟲等小型水生動物。4-5月產卵,親魚有掘坑筑巢和保護后代的習性。在生殖時期,雄魚有筑巢習性。
黃顙的種類較多,有瓦氏黃顙、岔尾黃顙、盎塘黃顙、中間黃顙、細黃顙、江黃顙、光澤黃顙等。
黃顙體長,腹面平,體后半部稍側扁,頭大且扁平。吻圓鈍,口裂大,下位,上頜稍長于下頜,上下頜均具絨毛狀細齒。眼小,側位,眼間隔稍隆起。須4對,鼻須達眼后緣,上頜須長,伸達胸鰭基部之后。頜須2對,外側一對較內側一對為長。體背部黑褐色,體側黃色,并有3塊斷續的黑色條紋,腹部淡黃色,各鰭灰黑色。背鰭條6-7,臀鰭條19-23,鰓耙外側14-16,脊椎骨36-38。背鰭不分支鰭條為硬刺,后緣有鋸齒,背鰭起點至吻端較小于至尾鰭基部的距離。胸鰭硬刺較發達,且前后緣均有鋸齒,前緣具30-45枚細鋸齒,后緣具7-17枚粗鋸齒。胸鰭略呈扇形,末端近腹鰭。脂鰭較臀鰭短,末端游離,起點約與臀鰭相對。
黃顙魚怎么做?通過以上內容我們了解到黃顙魚的做法大全,其實,黃顙魚的做法多種多樣,而且每一樣黃顙魚的菜肴做出都是美味的,大家可以自己動手嘗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