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主要以京式、蘇式和廣式三大類為主,蘇式月餅是我國的傳統食品,更受到江南地區人民的喜愛。那么,蘇式月餅的特點有哪些呢?下面火爆食品飲料招商網為大家做出介紹。
蘇式月餅的特點
蘇式月餅,皮層酥松,色澤美觀,餡料肥而不膩,口感松酥,是蘇式月餅的精華。
蘇式月餅屬于江浙菜系。江浙菜特點是用料廣泛,以江河湖海水鮮為主;刀工精細,烹調方法多樣,擅長燉燜煨焐;追求本味,清鮮平和;菜品風格雅麗,形質均美。
蘇式月餅的花色品種分甜、咸或烤、烙兩類。甜月餅的制作工藝以烤為主,有玫瑰、百果、椒鹽、豆沙等品種,咸月餅以烙為主,品種有火腿豬油、香蔥豬油、鮮肉、蝦仁等。其中清水玫瑰、精制百果、白麻椒鹽、夾沙豬油是蘇式月餅中的精品。 蘇式月餅選用原輔材料講究,富有地方特色。甜月餅餡料用玫瑰花、桂花、核桃仁、瓜子仁、松子仁、芝麻仁等配制而成,咸月餅餡料主要以火腿、豬腿肉、蝦仁、豬油、青蔥等配制而成。皮酥以小麥粉、綿白糖、飴糖、油脂調制而成。
唐朝詩人蘇軾的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說的就是蘇式月餅。蘇式月餅的特點是“酥”,它的餡被壓得緊緊的,用牙輕輕一嗑便酥散了,餡料有五仁、豆沙等,甜度高于其他類月餅。
蘇式月餅用小麥粉、飴糖、食用植物油或豬油、水等制皮,小麥粉、食用植物油或豬油制酥,經制酥皮、包餡、成型、焙烤工藝加工而成。經百年積淀形成了杭州“五味和 ”和蘇州“稻香村”等品牌。
蘇式月餅的起源
中秋文化對華人影響,“團圓、幸福、甜美、統一、和諧”已經成為中秋文化的內涵和主旨,而月餅也就成為了這一文化內涵和主旨的載體,蘇式月餅作為月餅的兩大幫式之一,對飲食和民俗文化影響深遠。
蘇式月餅制作技藝實際上是古代人民的集體智慧結晶,源于唐朝,盛于宋朝。直至清乾隆三十八年稻香村的出現,這項技藝才開始真正被收集、整理、改良、創新、傳播。歷經兩個多世紀,在蘇州市和其它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發展。 至今可以有文字記載的,確切的傳承藝人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吳金堂一代,在此之前的藝人確切史料已經丟失,至今有五代傳承。
蘇式月餅制作區域為江浙滬三地,傳統的正宗技藝保留在蘇州。此項技藝技的基本內容包括:選料、初加工、擦餡、制皮、制酥、包酥、包餡、成型、蓋章、烘烤、包裝等等過程。制作過程中沒有任何模具,使用器具也比較簡單,有刮刀、油光紙、烤盤、木炭基杉木盒等。
總結: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知道,皮層酥松,色澤美觀,餡料肥而不膩,口感松酥,是蘇式月餅的精華。有關蘇式月餅的特點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