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遼闊,吃文化豐富。有幾大菜系,像大家熟悉的魯菜、川菜、粵菜等等。很多人都喜歡吃炸春卷,在膠東地區打春還有必須吃炸春卷的習俗。炸春卷是哪個地方的菜大家知道嗎?下面火爆食品飲料招商網的小編為大家做出介紹。
炸春卷是哪個地方的菜
炸春卷是一道地道的魯菜,是用面粉包餡心,經煎、炸而成。是由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來。春卷素淡鮮美,風味獨特,具有鮮明濃郁的民族特色。膠東地區人人都會做,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前只有節日才能吃到的炸春卷,走進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深受大家的喜歡。
炸春卷的來歷和故事
炸春卷來歷一:清朝的金門人蔡謙有次受皇上刁難,要兩手同時書寫。看丈夫沒法吃飯,蔡謙的妻子便迅速用面皮裹好各式菜直接塞入丈夫口中,這就是“春卷”。
炸春卷的來歷二: 春卷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北方人也稱為“春餅”。據傳在東晉時代就有。那時叫“春盤”。當時人們每到立春這一天,就將面粉制成的薄餅攤在盤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故稱“春盤”。那時不僅立春這一天食用,春游時人們也帶上“春盤”。到了唐宋時,這種風氣更為盛行。著名詩人杜甫的“春日春盤細生菜”和陸游的“春日春盤節物新”的詩句,都真實地反映了唐宋時期人們這一生活習俗。這樣,吃春餅逐漸成了一種傳統習俗,以圖吉祥如意,消災去難。
隨著烹調技術的發展和提高,“春餅”又演變成為小巧玲瓏的春卷了。這時它不僅成為民間小吃,而且也成為宮廷糕點,登上大雅之堂。在清朝宮廷中的“滿漢全席”128種菜點中,春卷是九道主要點心之一。
炸春卷的兩種做法
做法一
原料:春卷皮15張,春卷餡150克,面粉25克,花生油500(約耗40克)。
1.粉放入碗中,加清水調成稀糊。
2.將春卷餡分成十五份,分別放入春卷皮中間,四面包起,成 長2寸、寬5分的長條,在收口處抹上面粉糊粘牢,即成生春卷。
3.坐煸鍋,注入花生油,燒至六成熱,下入生春卷,炸至金黃色時撈出,控凈油,碼入盤中即成。
4.將面粉加清水和勻,再加精鹽用手抽打滋潤后餳半小時。將餅鐺燒熱擦凈把和好的水面用手抓起,一次次地放入餅鐺內,吊成春卷皮。
做法二
原料:春卷皮, 鮮豬瘦肉, 韭黃, 豆腐干
1. 將鮮豬瘦肉切成火柴棒細絲,韭黃切成小段,豆腐干切絲,綠豆浸軟去腳。
2. 豬肉用川鹽、料酒、水豆粉碼味,入油鍋炒熟,加韭黃、豆腐干、綠豆芽拌成餡待用。
3. 取春卷皮,放入適量的餡心,將兩頭抄攏裹成圓筒,接頭處用粉糊封好。
4. 鍋放旺火上,添入油,燒至六成熱,將包好的春卷入油鍋內炸至金黃色后撈起。注意炸時要翻動,使顏色均勻。
總結:炸春卷是哪個地方的菜?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知道,炸春卷是一道地道的魯菜,膠東地區人人都會做,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前只有節日才能吃到的炸春卷,走進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深受大家的喜歡。炸春卷既有面食的營養,又有蔬菜、肉的營養,大家日常保健可以多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