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zhèn)江鍋蓋面,又稱伙面,是“十大面條”之一,也是江蘇省鎮(zhèn)江市家喻戶曉的地方漢族傳統(tǒng)面食。
被稱為江南的“天下面”,以獨特的配方、奇特的工藝、混合型的口味,2009年10月在天津“第十屆美食節(jié)暨第八屆美食博覽會”上,喜獲“中華百年名小吃金鼎獎”,已成功申報為市級和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1、將鍋放在中火上,加入清水250克,蝦籽下鍋煮沸,3分鐘后,放入綿白糖,溶解完后倒入醬油,燒沸離火,用小火慢燉1個小時,冷卻后裝入容器待用,注意不要滴入生水(自來水等等)。
2、鍋內(nèi)放進清水燒沸,按個人需要數(shù)量放入面條(但每鍋多不超過15碗,每碗生面條重約130克),蓋上小鍋蓋。將空碗放在鍋臺上,逐碗倒入醬油25克,熟豬油或芝麻油10克,加上適量青頭和味精0.5克。面鍋滾沸后,加適量清水,使面條熟透,大沸時揭去蓋,浮沫,將面條逐份撈入碗內(nèi),澆入適量面湯即成。
3、青頭制法:青頭是用各種蔬菜制成的面鹵,分為生、熟兩種。生的有蒜泥、蒜花、漂菜(春季腌制的青菜);熟的有小青菜、川芎、青椒、豆芽、香干,將這些蔬菜擇洗后,用沸水焯熟,切成絲或段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