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于淡竹葉的功效與作用是不是了解呢?其實,淡竹葉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葉的干燥莖葉,淡竹葉別名碎骨子、山雞米、金雞米、迷身草,淡竹葉有清熱瀉火、除煩、通淋的功效,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具體的了解一下淡竹葉的功效與作用吧!
淡竹葉的功效
淡竹葉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葉的干燥莖葉,淡竹葉別名碎骨子、山雞米、金雞米、迷身草,淡竹葉有清熱瀉火、除煩、通淋的功效,淡竹葉有胸中疾熱、咳逆上氣、熱毒風的作用,淡竹葉用藥禁忌是無實火、濕熱者慎服,體虛有寒者禁服淡竹葉。
淡竹葉的作用
1、淡竹葉去胃熱。《握靈本草》
2、淡竹葉單味煎湯,代茶飲,預防咽喉痛。
3、淡竹葉治小兒發熱、驚風:淡竹葉、燈心、麥冬各6克,烏豆15克,竹心20條,柿餅1塊,水煎服。
4、淡竹葉清心火,利小便,除煩止渴,小兒痘毒,外癥惡毒。《本草再新》
5、淡竹葉治口瘡尿赤、熱淋澀痛:淡竹葉性寒能清瀉心胃實火,甘淡能滲濕。淡竹葉用治心、胃火盛,口舌生瘡及移熱小腸熱淋澀痛,可配滑石、白茅根、燈心草等藥用。
6、淡竹葉治咳嗽氣喘,眼痛。《分類草藥性》
7、淡竹葉治傷寒、溫病、暑病之后,余熱未清,氣精兩傷證。身熱多汗,心胸煩悶,氣逆欲嘔,口干喜飲,或虛煩不寐,舌紅苔少,脈細數。竹葉6g,石膏50g,半夏9g,麥門冬20g,人參6g,甘草(炙)6g,粳米10g。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去六升,去渣,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方中竹葉清熱除煩,兼以生津,為君藥。(竹葉石膏湯《傷寒論》)
8、淡竹葉去煩熱,利小便,清心。《本草綱目》
9、淡竹葉治尿路感染:淡竹葉12-15克,叮咚藤、鳳尾草各30克,或燈心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10、淡竹葉治預防中暑:淡竹葉、大青葉、埔姜葉、金銀花葉各10克,一枝香6克,水煎(或開水泡)當茶飲。
11、淡竹葉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濁,退熱,散痔瘡毒。《生草藥性備要》
12、淡竹葉治腎炎:淡竹根及塊根、淡竹葉、杜枝杜(芯)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13、淡竹葉治發熱心煩口渴:淡竹葉10-15克,水煎服。
14、淡竹葉治小兒水痘:淡竹葉、蒲公英、金素英各9克,金銀花15克,水煎服。
15、淡竹葉治眼赤。淡竹葉10g,黃連4枚,青錢20文,大棗(去皮核)20枚,梔子7枚,車前草10g。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以洗眼,每日6——7遍。忌豬肉。方中淡竹葉配伍諸藥有清熱除煩,之功。(竹葉湯《外臺秘要》)
16、淡竹葉預防麻疹:淡竹葉12克,夏枯草30克,錢蔥(馬蹄)40-60克,水煎當茶飲。
17、淡竹葉治高熱咳嗽:淡竹葉30克,麥冬15克,水煎,沖蜜服,日2-3次。
18、淡竹葉治熱病口渴、心煩不安、口糜舌瘡:淡竹葉、茅根、金銀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19、淡竹葉治熱病煩渴:淡竹葉甘寒,主歸心經能清心火以除煩,入胃經而泄胃火以止渴。用治熱病傷津,心煩口渴,常配石膏、蘆根等藥用;或配黃芩、知母、麥門冬等藥用,如淡竹葉湯(《醫學心悟》)。
20、淡竹葉去煩熱,利小便,除煩止渴,小兒痘毒,外癥惡毒。《綱目》
21、淡竹葉治火熱牙痛、牙齦潰爛:淡竹葉50克,生姜5克,食鹽2克,生石膏30克,水煎,藥液頻頻含咽。
22、淡竹葉治鼻衄。《廣西中藥志》
23、淡竹葉治口舌糜爛:鮮淡竹葉30克,車茶草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24、淡竹葉消痰,止渴。治煩熱,咳喘,吐血,嘔噦,小兒驚癇。《草木便方》
25、淡竹葉治血淋、小便疼痛:淡竹葉、生藕節各30克,生地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26、淡竹葉治膀胱炎:淡竹葉15克,燈心草10克,叮咚藤6克,水煎服。
27、淡竹葉清涼解熱,。治熱病口渴,小便澀痛,煩熱不寐,牙齦腫痛,口腔炎。《現代實用中藥》
28、淡竹葉治尿血:淡竹葉12克,鮮茅根30克,仙鶴草15克,水煎服。
看過了上述的文章內容,我們對于淡竹葉的功效與作用是不是就有了更深的理解了,在我們今后的生活中就可以更好的運用淡竹葉了哦!更多咨詢,請繼續關注火爆食品飲料招商網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