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經濟的發展,其實也帶動了文化和美食的傳播,像煲仔飯就是廣東美食的一種代表,但是有研究就表明煲仔飯好吃但是不健康。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
問題一:
煲仔飯將食材和米飯一起蒸煮,常用食材如臘味、五花肉等,都含較多脂肪。蒸煮時肉里的油分滲入飯里,每一口飯都避不開肥油。許多商家為了讓煲仔飯更香,米粒不粘鍋,還會在煲內抹一層油,無形中又增加了脂肪的攝入量。專家建議:我們在選擇煲仔飯的時候,應該選擇雞肉、排骨、牛肉等脂肪含量相對少的食材。
問題二:
在煲仔飯家族之中,經典的非“臘味煲仔飯”莫屬了,可是,臘肉、臘腸、臘鴨等加工肉類,鹽分偏高;再加上煲仔飯通常會放不少醬油,因此含鹽量往往不低。專家建議,要少吃“臘味煲仔飯”。一旦小店使用了不合格的臘味,可能還存在過量使用發色劑等不因素。另外,要控制吃煲仔飯的次數,一周別超過一次,腎病、高血壓患者及孕婦更要少吃。
問題三:
不少人吃煲仔飯吃的就是焦黃脆香的鍋巴。但研究證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經長時間高溫加熱,有可能產生有害物質。就此,專家建議大家吃煲仔飯時,要少吃鍋巴,尤其是過焦過糊,甚至已經發黑的鍋巴。消化不太好的人,也要少吃這類煲仔飯。
問題四:
吃過煲仔飯的人應該都有體會,大大一煲,在不知不覺間全都下肚了。據報道,成人每餐適宜飯量為1~1.5碗,即約150~225克米飯;而餐館里的煲仔飯,一般都有1.5~2碗飯。專家建議,吃煲仔飯一定要量力而為。飯量較小的人,兩人分吃一份。
問題五:
煲仔飯的配料以肉類為主,只搭配少量青菜,缺乏膳食纖維,與“菜多肉少”的健康飲食原則背道而馳。專家建議,吃煲仔飯一定要多搭配蔬菜。菜心、生菜等常見的綠葉菜都可以。因為煲仔飯本來就鹽多油多,配的蔬菜以水煮、水焯為主,不要再吃含油量高的炒菜。
其實中華美食,講究的色香味俱全,是很有道理的,因為只有這三者在一起,才能真正將食物的營養,的進行發揮。出于對自己身體健康的負責,我們在選擇美味的時候,一定要認真仔細的思考!